论音乐律动训练在合唱排练中的重要性及对策初探

时间:2022-05-29 01:52:08

论音乐律动训练在合唱排练中的重要性及对策初探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109-01

摘要:律动,是人听到音乐后,运用了身体各部位随着音乐节奏做出来的模拟动作,是有声音的肢体语言,也是对音乐中的强弱、快慢所产生的反应动作。它是按照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感觉。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

关键词:音乐律动;音乐节奏;训练

律动是每个合唱团员所必须具备的内心感受和音乐所激发出的冲动。一首歌曲,律动掌握得好,就能使演唱活而神,极富光彩;律动掌握的不好,则会使演唱平淡呆板,索然无味。例如在演唱歌曲《妹妹找哥泪花流》时,很容易就让80年代的青年人唱的如痴如醉;同样,《同桌的你》会使90年代的学子回忆起青春的气息,曾经经历过的时光,体验过的生活,会让他们有不由自主的感慨和联想,让他们产生美好的回忆、留恋。因此,用心体验作品内在的律动特点,并准确地体现出歌曲中应有的神态,演唱才能生动多变。

吴灵芬老师曾特别强调:“一个合唱队员或乐队成员心里的律动要比指挥的手势重要得多”。在演唱中,特别需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相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演唱者的音乐本能,在精神和身体之间架设一条通道,从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情绪及情感的能力,并最终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但就目前的普遍现状而言,合唱团员们虽然可能有不错的演唱技巧,或者也有良好的识谱能力,但是普遍缺乏对音乐的情感反应,无法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感,对音乐中的节奏律动是一种数字式的机械反应,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的审美习惯,似乎更不愿意和不习惯用肢体来展示内心的情感,这样就很大限度的制约了内心情感的流露。

在音乐艺术中,节奏常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只有让身体的运动去感受节奏、力度和韵律,就可能很好的启发、调动合唱团员去感受和谐、去体验步调一致,从而能够自由而又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去。音乐的律动具体些说,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在演唱中体现出明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感。

2.能在演唱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速度。

3.能够令人信服、合乎逻辑地演唱好各种非均分律节奏,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延长音等。

4.能够准确演唱出非正常节拍强弱关系的特殊强弱关系来。

这几点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每个人都有所谓的「节奏感,通过练习与感觉,节奏感就可以得到不断的提升,进而形成良好的律动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合唱团员们的音乐律动感。

一、培养音乐律动感首先要激发合唱队员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

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们大多是从人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它的的概念比较抽象,但每个人对节奏却是敏感的。所以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以便抓住他们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意愿。如:自然界的声音(鸟的叫声、狮子的吼声、骏马奔腾的马蹄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火车压铁轨);有节奏的语言朗读,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拍出节奏,即兴说一句有节奏的话,绕口令等。团员们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并用语言、肢体动作、或者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进行了节奏练习,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让他们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从而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培养音乐律动感要重视节奏听力训练

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去“触摸”节奏的魅力,在聆听中让肢体去“翩翩起舞”、“蠢蠢欲动”,去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掌握和牢记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型,多读、多听、多写、多背、多模仿。还可背唱,进行形象记忆,来达到增强节奏感和提高节奏记忆力与记忆长度的目的。要能掌握各种节奏,除必须首先掌握节拍外,还必须认识各种节奏,弄清楚时值的组合,明确各种节奏的特点,并能随时将各种节奏进行分析、比较,反复练习。通过分析才能认识各种节奏的组合;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各种节奏的区别;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对各种节奏熟练掌握。

三、音乐律动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肢体运动的节奏体验

合唱的演绎,需要先有演唱者的音乐激情,才能表现出音乐的美妙。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位载体,通过身体运动,可以将内心的情绪转化为音乐,进而进入到去产生音乐的激情中去,来唤醒和激发天生所具有的音乐本能。因此,身体与音乐相结合的节奏运动将唤起人的音乐激情,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再印象,以身体动作再现音乐,使团员直接产生对音乐的体验。所以,用身体本能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通过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要用身体去反应音乐,注重自由发挥,切忌模仿。但并不需要像舞蹈一样追求优美的姿态,而是要求学生的动作要绝对自然放松、协调并充满信心,启发他们进入到音乐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情感转化为有节奏的动作和声音,使他们的肢体动作成为联系自身的精神和所感受到的外部音乐之间的一个桥梁。肢体节奏能力提高了,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更有助于促使音乐的情绪及情感的表达。

四、培养音乐律动感要加强节拍感的训练

良好的节拍感是学习音乐应具备的音乐基本技能,培养节拍感能够帮助合唱团员有意识地去体验不同节拍的不同律动。同时,培养他们的节拍感,还能养成完整的听辨乐曲的好习惯。这样所形成的节奏感就会随着音乐在他们的心里产生共鸣,听到音乐就有节奏的反应,通过节奏又能感受到音乐内在的情感。在乐曲的聆听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的不同特性,对发展他们的音乐本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教学中,也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合唱团员的内心节奏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每个团员一定要有各自明确的肢体动作来辅助他们感受节拍的存在。指挥在排练中可以运用各种方法传递出一个速度标准,例如,用棍子敲打桌面,用双手击拍等,让他们在一个稳定的速度下进行节奏的训练和模仿,进而培养出他们的内心节奏感。在内心节奏感逐渐建立的前提下,逐渐丢掉“拐棍”,不靠音响、形体动作的帮助,而凭心智去准确地掌握节拍、节奏。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能在舞台上更自由的展示全面的自我,就能设计许多符合作品需要的动作,让大家能够自由的交流。例如:《快乐的聚会》这首歌曲,具有强烈的动感,当他们在内心节奏感的支配下,大方、自然的舞蹈肢体,不但使得音乐变得具有动感,而且也因为得每个人的自由、放松的肢体运动使得音乐具有了美感,他们全身心的投入以致每个细胞都能充满乐感,也使得歌声更具有感染力。这样的音乐会变得充满无穷无尽的生命力,他们因此也会成为音乐二度创作的合作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他们的进步也会变得惊人的快,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进行音乐律动感的培养与训练,坚持不懈的进行练习,时间长了合唱团员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从而音乐的律动也由内而外的流淌出来,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升华。

上一篇:试论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下一篇:从《雷雨》看曹禺文艺思想中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