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时间:2022-10-04 09:39:09

试论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134-01

摘要:随着全球化脚步加快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和技术间的交流不断地频繁和深入,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应当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现状及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人WTO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对策

一、我国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策,并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借鉴国际公约、条约规定和其他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开始着手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经过三十来年的努力,我国较全面地建立了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同时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对这些法律进行了修改,并在加入WTO后清理了与世贸组织协定不相符合的法规和规章文件。目前,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三个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普遍认可。在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的同时,自20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相继参加了一些10多项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条约及有关的协定。尽管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显著的成就,走过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过的道路。

二、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立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虽然在短时间内已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表现在,知识产权立法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散、冲突的问题。知识产权制度在立法上散见于各单行法律和单行条例,缺乏统一的体例,加上各部法律实施时间及效力范围的差异导致相互间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在《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法律制度方面体现地较为明显。

另一方面,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上存在被动和滞后现象。亨瑞·威东曾说:“中国引进知识产权法的根本动机是来自对外开放政策的驱使,中国需要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以及从西方获取迫切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不可能不是被动的,且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同时,近年来随着知识和信息量的增加及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有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条例已不能涵盖这些范围,新涌现出的权利亟需立法加以明确和保护。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

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是由中国政府主导的法律移植。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总体上超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并没有随着法律制度的建立而自然形成。就个人而言,“窃书不为偷”孔乙己似的意识仍然根深蒂固,盗版横行,让著作权人的心血白流;科研界普遍存在重论文、轻专利的现象,将研究成果拱手送给他人。就企业而言,很多小企业存在“知识产权是大公司的事情,与小公司无关”的认识误区,导致其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被市场所淘汰;即使是大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也不强,不能及时、有效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国有品牌在国外其他地方被恶意抢注的情况时有发生。典型如我国的中药行业,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900 多种中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申请了专利,造成我国大量中药资源无形资产的流失。尽管中国早于2001年就加入了WTO,而保护商业秘密是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重要内容,相关企业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还是有待加强。

(三)知识产权人才缺乏。

如上文所述,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的被动性和滞后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相比发达国家也大大落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人才是比较稀缺的。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张平博士就一针见血的指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国家与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瓶颈问题,人才的缺乏导致知识产权制度无法有效实施。具体表现在:由于具有专业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人才缺乏,专利局等部门工作量十分巨大,专利审查能力远远不适应快速增长的专利申请量的需要,专利权的司法和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国内缺乏较成熟的教育培训课程及相应的师资力量;懂法律和技术的专业司法人才的缺乏也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企业面对国际知识产权争端时往往选择消极应诉。

三、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策略

(一)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立法。

邻家日月照秦砖汉瓦,通过对美国等西方知识产权保护强国的考察与借鉴上,并在对他们的立法经验有着比较深刻的把握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既立足我国国情又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知识产权法律的制定要以鼓励创新、优化环境为宗旨,立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履行入世后我国政府作出的承诺,根据TRIPS协定的各项要求,全面、深刻地修订和完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抓紧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的立法,以期与国际社会接轨,减少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争端。同时,我国必须主动求变,在宏观上,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中观上,建立地方或部门、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在微观上,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我们把建立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放在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我国占优势的领域。这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必将改变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块消极被动的状况,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为聪明头脑的燃烧添加“利益之油”。

(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自从加入WT0后,我国迅速融入到全球化,而有关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时有发生,既交了学费,也付出了代价。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能在以科技和信息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个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媒体的引导作用。比如,政府可以多开展“打击侵权假冒、维护公平正义、崇尚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为主题全民行动,树立“购买正版产品光荣,购买盗版产品耻辱”的新风尚,多多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给权利人带来的益处。由于企业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主体,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下功夫,要更好的依靠和运用知识产权来参与市场竞争,赢得更多的市场和发展机会。企业能重视保护它,既维护了企业自身利益,又可拿起法律武器以追究他人的侵权责任,一举两得。小企业也可以对小发明和秘方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出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难获得持续的发展。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

(三)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科技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质量和多寡往往成为了衡量的标准。鉴于人才的重要性和知识产权人才的复合性,笔者认为,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必须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专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必须抓好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高度重视教育水平的提高,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同时基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复合性,可以依托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意思地引导理科学生学习知识产权专业,在双学位及法律硕士招生方面向理科生倾斜。企业在深化自身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也可以多与高校合作培养自己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另一方面,针对知识产权专业司法人员缺乏的问题,可以在法院系统选拔优秀的审判人员专门进修知识产权专业,以弥补此类人员的不足。

作者简介:崔凯,男,1987年生,河南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浅谈《寒夜》的悲剧性 下一篇:论音乐律动训练在合唱排练中的重要性及对策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