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中物理困难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5-29 12:34:17

浅谈职中物理困难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 职中物理教学,学生普遍感觉枯燥,部分困难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厌学情绪,这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一大困难。本文分析了这类学生的群体特征,并采用分层教学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职中物理 困难生 分层教学法

职中学校物理课堂是职业高中的文化基础课程,职中学校的教学承担着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培养职业技能的任务,物理课程的教学承载着传授学生基本物理科学知识的任务,而且负责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任务。但是目前很多的职中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有些偏离,出现仿高化现象,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轻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像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使得困难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所学知识用不上,而且掌握起来费劲,并出现厌学的现象,教学效果不佳。

一、困难生群体特征分析及对策

困难生的形成与其自身的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找出相应的对策来防治困难生和转化困难生,以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素质的目的。

1、教师应不时地热情地启发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命令、自我鼓励等能力,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例如,经常用名言、榜样、格言激励自己;经常同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明确差距,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强纪律性、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公共道德,严格执行各项计划等,总之要让学生注意在平凡的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磨练意志。

2、教师在课外应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的情感。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所以密切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困难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教师要关心和理解困难生,平时要常找他们交心谈心,多给他们一点情感,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困难生传递亲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例如,给困难生一个微笑,打个手势,拍拍肩膀,时而在练习中写几名赞扬话等都会给困难生无形的力量。对他们作业中暂时出现的疑难点要注意个别辅导,多面批、多激励,耐心细致地帮助困难生,直到弄懂弄通为止,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让教学的双边活动在情感交融中进行。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目的教育、调动困难生学习自觉性。根据物理教学的心理特点,学生对物理有好奇心,他们常会从祖国在科技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和古今中外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发出一种想将来在科技方面作出贡献的愿望,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传授的这些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诱使、引发其产生这些积极的心理,这样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就自然会调动起来。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理念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困难生的学习兴趣。

1、动态自主选层策略。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层次,既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又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分层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笔者发现,在自主选层环节有两个现实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自主选层策略来解决:①学生自我定位的准确性。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层次通常是在教学之前进行的。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比较自负,选择的层次高于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而有些学生比较保守,选择的层次明显偏低。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充分发挥;②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不均衡性。就同一个学生而言,由于对物理各单元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状况不同,导致各阶段学习能力的不均衡;对全体学生而言,由于执教者、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客观存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差异。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尝试“动态自主选层”策略,效果较为理想。

第一,确定以物理自然章节为单元,采取一单元一选层策略。动和静是相对的,也是辩证的。传统的“一选定终生”的分层模式固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一课一选层”也是不现实的和毫无意义的。以章节单元作为动态分层的基本模块,试验效果较为理想。

第二,以“先行组织者”为基础的初步选层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生的引导性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利用自主预习的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课堂内容,通常是针对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言。在动态分层教学试验中,为自主选层的需要,我们对“先行组织者”策略进行了扩展。具体方法为:在上一单元新课授课基本结束(即在上一单元的单元复习与测试的同时),教师提供下一单元学习的引导性材料,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下一单元的内容;利用单元第1课时的时间回答学生在预习中的存在问题,帮助学生排除在预习中的障碍;为确保预习的质量,设立预习检测环节,其检测方法是,每个学生必须能口头说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结构;利用单元第2 课时的时间向学生公示单元各教学层次需要达到的要求,并配备提供与各教学层次相适应的思考题和练习题(相对于教学后的思考题和练习题比较简单一些),学生独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情况,自我评估并初选自己的教学层次。动态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方式和传统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方式一致,一般分为A、B、C三个层次,即分别为基础层次、应用层次和拓展层次。

第三,新课结束后的二次选层策略。说到底,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只是一个预习的过程,有些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理解必须要借助于课堂上教师系统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学过之后再回头来让学生重新自我评估,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要留给学生自我调整的空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单元测试层次。

2、作业、测试及制度驱动策略。学习动机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动机如何,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过程和最终结果。勿用讳言,对大多数职中生来说,其学习动机仅仅是为了能顺利的通过考试。当实施分层考试时,如果让他们自己选择,他们一定选择较容易的层次,以确保考试顺利通过。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充分挖掘潜力,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学习制度,奖勤罚懒,为学生制造更多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确保选择更合理的层次。

第一,作业策略。作业实施分层布置,各层次的学生只需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即可。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每一位学生只要稍加努力,都能独立完成本层次的作业;二是由于好、中、差学生的作业各不相同,有效地解决了职校学生物理作业的“普抄” 问题,提高作业的独立完成率。为防止基础较好的学生因偷懒而低报教学层次现象的发生,作业量上应有所差别,层次越低,容量越大。

第二,测试策略。测试实施两轮四卷的方法。第一轮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应的试卷分别为A、B、C1,第二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应的试卷分别为B、C1、C2。登记学生成绩时,A卷为原始分,B卷为原始分加10分,C卷为原始分加20分,两轮考试取较高的一次。这样做的目的:①可以实现同层次之间间隔开考试,有效避免职校学生考试依赖抄袭的现象;②对部分基础较好而自信不足的学生,通过第二轮考试充分认识自己,为下一单元学习选择更合理的教学层次提供依据。

第三,制度驱动策略。①选择基础层次的同学,在单元测试之前,必须到老师处按节背诵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选择应用层次的同学只需口述各节的教学内容纲要、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应用情况;选择拓展层次的同学无需任何背诵和口述。在作业量上,层次越低,容量越大。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多练习、补基础,保证必须掌握的内容全面掌握,学有所获;二是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尽可能选择较高的层次;②选择较高的层次而在测试中未能通过的同学,必须补做下一层次的所有作业和背诵或口述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考试未通过说明基础确实存在问题,需要查漏补缺;二是可以防止有些同学出于为了少做作业和完成背诵或口述任务的目的,而有意把层次报高的现象发生。

在实践中,困难生也有成就感,学习兴趣自然就逐步培养起来了。

三、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很多的物理知识与现象规律需要通过实验将知识由抽象变得简单化,通过简单的实验对当前一些科技和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解释与说明,例如气体压缩液化的实验,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中得到体现的地方很多,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医院中的液化氧气瓶、运载火箭的助推器里边都是气体液化的表现形式,教师在做实验的同时,将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也同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更让学生明白了物理知识的一些用途。

2、设疑导入法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出现只是我们有时候少于发现,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疑,并导入所学内容给予解释,例如:当今最流行的汽车刹车防抱死系统ABS,它在汽车刹车时起到自动控制摩擦片与间压力的作用,使得车轮与地面不产生即时的制动,以便于司机可以更好地控制车的方向,通过这一实例引入机械能转化的概念。对于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予以设疑,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然后提出问题的解释,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体验法

职中最大的特色是多数职中院校都实行了校企结合办学的方式,目的也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教学中也应该体现这一特色。例如:在学习完电路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模拟自行设计楼道的电路,并提出设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监管与指导下,完成电路安置,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

通过典型的真实的实例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案例中蕴藏物理知识原理的理解。例如:物理中的共振原理,教师可以引用历史上的多起共振产生事故的例子来讲解,并启发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思考如何去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或者更好地利用共振原理去处理一些事情。

结语

综上所述,困难生转化和防治工作是一件非常复杂工作,因为它无论从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来看,还是从目前课程内容来看,或者从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校家庭、社会整体来看有其潜伏性、客观性和必然性,所以我觉得要想减少困难生数量,防止过多困难生的产生,就首先必须懂得困难生的形成原因,做到以防为主,防止和转化并举的控制措施,并给予专门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何东亮,丁瑜.师范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1,第一版.

[2] 黄信斌.浅谈STS教育对物理教师的要求[J].广西教育,2003(Z1).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134

上一篇:浅谈石油钻探设备磨损及维护 下一篇:简述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