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电力维保模式的研究探讨

时间:2022-05-29 11:08:25

轨道交通电力维保模式的研究探讨

摘 要: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迅速增加,电力设备类别多样、型号复杂,运载力不断提升,传统的电力维保模式无法提前预测故障,专业人员维修效率低,无法快速、有效、及时地开展抢修工作,对于网络化维保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文主要就轨道交通电力维保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供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关键词:电力维保;信息化;协同机制

引 言:面对这网络化运行,线路分布越来越广、故障报修故障数量急剧增长,轨道交通电力维保部门的压力日趋增大。 规模和人员的增加, 需要我们对我们电力的维保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维保模式的改进,来应对目前的现状,提升维保的效率。

1 传统电力维保模式

1.1 以每条运营线路为单位,建立维修团队

随着轨道交通新线的陆续开通、且线路越来越长、分布越来越广,设备种类、设备型号越来越多,对维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线路急剧扩张,对有经验的维护人员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导致每条线的维修经验和维修能力被稀释。 且随着线路的设备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维修的难度越来越高。同时由于线路分布越来越广,有些新线横跨上海,以往在固定地方就可以辐射全线的维修模式也无法运作,发生抢修时,维修人员赶到维修现场所耗费的时间过长,无法满足抢修的时间要求,使故障处理时间延长。

1.2 运行管理部门报修,维保部门维修

轨道交通电力相关的系统基本都是为运行管理服务,有可能带来维保部门缺乏主动掌握现场情况的手段,所以,维修只能被动的进行,当运行管理发现问题时,维保进行检查和维修。这种被动地模式,问题众多。发生问题时,需要运行管理的调度人员采用故障排除法,在众多的专业中来确认是哪个专业发生了问题,如果是确定电力专业发生问题,则需要检查究竟是哪个位置发生了问题。这个过程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需要较长的时间。

由于公众对地铁的安全高效要求越来越高,带来了对轨道交通运营和维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通过相应的手段,能够改变被动维修的机制,变被动为主动,在事故尚未发生时,能够提前发现事故隐患,并针对隐患进行处理,强化预防性维护和维修,消除和减少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1.3 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处理现场事故

以往由于运营线路较少,发生问题时,相关有经验的人员都会赶往现场处理事故。

但随着线路的铺开,故障数量较多,但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数量有限,导致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疲于奔命。同时,由于线路分布越来越广泛,发生事故时,往往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无法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现场情况无法清楚的认知;而现场人员虽然对现场情况了解,但不具备事故处理的经验,也就不能有效的处理事故。 现场人员和非现场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缺乏手段统一获知现场信息,缺乏手段进行经验的共享,导致事故不能被高效地处置。

1.4 纸质交互,知识技能难复用

以往的维修维护当中,主要通过纸质进行交互和资料的存储,包括图纸、设备档案、维修记录、工作单据。 同时由于以往维护线路较少,主要是有经验的一批人维护,所以对这些纸质材料的复用率要求较低。

2 新型电力维保模式的探析

2.1 化被动维修为主动维护,防患于未然

主动维修和防患于未然是维修的最高境界。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和文化氛围的建立,让每一个员工建立主动维修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并能够补充风险识别的知识技能,做到人人能够有风险意识并能够识别风险。

同时,需整合供电运行的所有相关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系统,能够主动分析系统异常,掌握系统规律,做到提前预警,提前维修,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对应的巡查和巡视制度,识别风险,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和保养,从源头抓起,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2.2 打破线路限制,建立区域化的两级维保模式

为了提高效率,需要打破以往线路维保的模式,建立区域化的两级维保模式。

区域化的两级维保模式:即设立片区化的值守点(或抢修点),值守点派驻各专业的常规值守人员,负责该区域内所有线路的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此为现场级;公司设立虚拟或实体的电力专业生产调度中心,由各专业车间和部门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对各个值守点提供技术支撑和资源支撑,同时负责解决高难度的故障,此为中心级。

区域化值守的优点是,发生问题时,值守点人员可以最快地赶赴现场,节约路上的时间,提高处置速度和效率。同时由于专人负责一片区域,可以对该区域的设备情况及重点区域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可以比较高效地处理故障。

两级的维保模式,可以将现场故障进行分类。根据统计,现场 80%以上都是一些常规性的故障,可由现场直接处理,维修专家只需要后台为所有值守点提供技术支持, 而维修专家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处理剩下的 20%的应急抢修或复杂问题。两级维保模式,同样将职责进行了界定,现场值守点就必须承担起其该承担的职责,这样更能有利于现场值守点一线人员的迅速成长。

2.3 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高效的维保,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借助信息化的系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1)信息集中、信息整合

通过信息化的系统,能够将电力系统相关的运行数据集中,并提取维修相关的数据,提供给维修的任何环节进行使用和参考。 这样维修的任何环节,大家都是基于相同的数据基础,而不是通过电话联系而导致无法将现场和后台情况沟通清楚,导致延误维修的时机。

(2)流程管理,信息透明

事实证明,众多事故的产生是由人为的疏忽或者人的不作为所造成。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对工作流程进行监督,是将工作的各环节和流程都透明化,从而避免人为疏忽而造成的事故。这样,作为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自己管理思路是否得到落实,每一个在做什么,工作量有多少,有没有尽责。让一切信息透明,可以让管理者随时随地,一目了然了解所有信息,避免管理者通过第三者转达信息,从而导致与现场实际情况脱节。

(3)职责明确,分级工作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将工作职责清晰化,不同层级的人处理不同层级的工作,并有过程记录,任何环节的不作为,都可以清楚地界定责任,从而避免了部分环节的不尽责而造成的事故。

(4)图纸库、资料库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建立图纸库和资料库,这样所有资料电子化,任何环节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查阅,避免了纸质资料使用的不方便。

(5)专家库、经验库、预案库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建立专家库、历史经验库、预案库,发生问题的时候自动匹配预案、自动关联类似的案例,供现场维修人员参考处理,从而使得历史经验得到传承,提高工作效率。

2.4 专业化技术和专业化队伍的支撑

两级维保模式的建立,需要地铁供电维保部门在中心为每个值守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资源。 这需要供电维修更加专业化,包括检测技术的专业化、 维修技术的专业化以及对现场情况掌握的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

3 结束语

总之,轨道交通新线仍然在一条条开通,维修维护的工作量仍在增大,难度也仍在加剧,也需要我们电力维保的模式能够根据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而发展。 新的维保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不断地优化,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不断地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学兵.?城际轨道交通客运售检票模式[J].?中国铁路.?2005(08).

[2]曹炳坤.?城际轨道交通前景广阔[J].?交通与运输.?2005(04).

[3]陈治亚.?城际轨道交通在城市群发展中的意义[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

上一篇:简论加强农田水利施工管理及技术方法措施 下一篇:探究韶山4B型电力机车故障判断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