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话语与学习动机调查研究简述

时间:2022-05-29 08:02:10

教师话语与学习动机调查研究简述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教师话语研究和动机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关联性,简要说明对长春工程学院的普通本科学生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研究方法,教师话语模式对高校生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动机发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教师话语 第二语言习得 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238-01

引言

二语习得者接触目标语言的相关材料即可称之为二语输入,这是二语习得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习得的发生也是只有在习得者接触二语输入的过程中才能够发生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目标语的输入即是目标语习得的唯一途径。输入的形式可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输入的方式也分为双向交际和单向非交际两种环境。教师话语是二语输入过程中,口语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师话语研究

教师话语指的是在语言课堂环境中,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话语,它的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输入。它对学生理解目标语有潜在的帮助,而对习得目标语更是有直接的影响。Chaudron(1988)曾总结归纳教师话语模式的几大特征:教师占据课堂,主导提问、解说并命令学生做出回应;对水平低的学生说话语速慢、中间停顿时长较长、说话音量较大、发音更清楚;根据学生二语水平不同而变换词汇和句法的使用。Johnson(1992)表明二语学习者从教师输入中得到的目标语吸收率的确高于从其他二语学习者输入的吸收率。可见,教师话语对学生二语习得的重要性。

二、动机研究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Gardner和Lambert即对第二语言习得动机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设计了语言学习动机调查工具AMTB(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这种态度/动机检验量表也成为了对外语学习动机较权威的检测工具。然而,对于Gardner等人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也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第一,很多研究者发现Gardner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过于强大和完善,以至于阻碍了其他模式与理论的存在和发展;第二,Gardner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只是给出了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有一定因果关系,却没有明确指出谁是因谁是果;第三,在我看来也是最为薄弱的一点,即Gardner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只是考虑了社会大环境能够对外语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却忽视了我们学习外语的最主要环境,就是在学校和课堂的教育情况下,目的与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的调控。

三、本研究设计

按照Chomsky的先天语言习得机制(LAD)理论来说,正常人都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能力。然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却不包括在先天能力范围之内,那么,语言习得者后天获取的触发输入(triggering input)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组织话语结构,给学生以更好的触发性语言输入,学生在获取这些输入信息时,与个人的学习动机是否有关联性,这些问题是外语教师在探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然而,现有研究中,将教师话语与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相联系,研究其相关性的尚不多见。

(一)研究被试

本研究以长春工程学院勘测院,机电学院,建筑学院的部分本科生,以及英语专业的部分低年级学生,其中包括非英语专业大学外语为英语及日语的大学生共450人,以及英语专业的低年级学生60人。问卷发放总数为560份,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份数为489份,有效率为87%。其中学生年级横跨大一、大二,语种涉及英、日两种语言,学生年龄段在18-21岁之间。实验班级为2010级建筑学院建筑1053班和2009级二外日语0941班学生,共72人,对比班级为管理学院房地产1041班和2009级二外日语0942班学生,共75人,以上总计147认为课堂观察对象。其中再选取10名左右学生为半开放式访谈对象,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动机和二语学习焦虑相关问题的访谈。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调查问卷等形式,对长春工程学院和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大学外语学习现状调查或访谈;

2.对长春工程学院部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大学外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着重调查学生学习动机、观念和策略的规律及特点的相关问题;

3.对调查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实现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

4.整理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话语的调整,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树立良好学习动机的好方法,找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外语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Chaudron,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Johnson,D.M.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New York:Longman,1992.

[3]Horwitz.E&J.Cope.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

[4]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5]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90.

[6]文秋芳,愈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6.

[7]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区域性网络教研平台构建及应用策略思考 下一篇:对传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