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22-05-29 08:00:37

河南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摘 要]河南省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区和西部内陆经济区的结合部位,在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需求的拉动作用、供给的推动作用、工业的催化作用和小城镇与民营中小企业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河南;东西部;经济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16-02

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的现实和日益加强的趋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为此,党的十六大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总指导方针为:“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东西联合,共同富裕,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指出:“国家要加大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外投资者到西部投资。”中央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区位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缩小进而消除东西差距,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理论界普遍认为:解决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问题,主要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而不是削弱东部经济。在发展战略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发展西部经济,应越过梯度推进的传统观念,实行跳跃式的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梯度推进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东中西存在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没有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就缺乏向西部转移生产要素的客观条件。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其不妥之处。前者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是,假若中部经济不发展,将会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出现断层,东西部联系的空间距离加大,西部经济也就很难实现跨越。后者强调中部的过渡作用,但等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之后,再去发展西部经济,将会延缓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影响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可取的做法是:中西部经济共同发展,无先后之分,同时强调中部对西部的带动作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以河南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进一步作深入的探讨。

近年来关于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各界人士提出很多对策和措施,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第一是政策投入。认为21世纪末解决中国西部发展问题,当务之急是调整经济政策的投入。国家要及时调整那些不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实行特殊优惠政策,鼓励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落后地区输入。这是世界各国开发落后地区的实践经验。具体到我国,可实行的就是多元倾斜政策,引导产业要素向西转移。第二是利益引导。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使其在东部获利能力下降,而西部地区的成本相对低得多,市场也很广阔,加之国家的优惠政策,只要加强引导,东资西进的潜力很大。第三是产业援助。即将东部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向西部转移,充分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带动西部经济发展。同时亦可缓和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第四是对口支援。即国家鼓励东部与西部进行双边或多边合作,通过建立比较稳定的地区、行业、部门的合作关系,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第五是二元互助战略,充分发挥西部市场潜力巨大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两大优势,并以此为资本换取东部沿海地区和外国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也即是要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出让或开放部分优势资源,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多种方式进行开发。

公正地审视上面的一些对策,是富于建设性的。但在具体操作上,却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困难主要来自如何处理中部的关系。毫无疑问,中部经济也需要发展。从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一方面推动中西部经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中部对西部的积极影响,也是重要的和可能的。从中部各省的现状和区域经济条件上看,河南省是能对西部经济发挥积极作用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我国的中原大省,处于东部沿海经济区和西部内陆经济区的结合部位,在实施我国经济东靠西移的战略布局中,既有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纽带作用,又有对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移植、消化、吸收、传播、扩散的功能,也可立足西部资源通道、集散优势,就近加工转化增值。河南面向东西两个性质不同的大市场,其功能的发挥,关系到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因此,河南经济发展,使河南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中间过渡带的作用。

1 需求拉动作用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是孤立静止的,伴随着经济发展,必然有一个动态的输入输出过程。当地区间的发展程度,资金、能源状况,技术、劳动力水平,产业结构存在着差异性时,就会产生资源、技术、劳动力、产品等的流动。当本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之时,它必将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广阔广场。当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输出产品时,就拉动了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寻不到这一市场,发达地区的经济就会萎缩。而对于落后地区,输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也将推动其经济发展。河南省相对于东部经济区,就是一个比较落后的且具有广阔大市场和发展前景的大省。分析河南省情可知:第一,河南省的基本条件很好,优势多,潜力大,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但就开发利用方面来说,程度较低,地上地下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第二,国民经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低,产业结构、工业布局不合理;第三,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文化素质低;第四,经济发展规模总量可观,但水平较低;第五,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发展不均衡。这种局面,为东部沿海经济区,提供了一个广阔优越的市场。特别是郑州商贸城的发展。更是形成了东部商户云集中州之势。河南省根据省情,提出了振兴河南经济的策略:创造和保持一个稳定的持久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发展,从而使得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进入到一个需求拉动的效益良好的循环境地。

2 供给的推动作用

如果把西部经济区作为一个参照系,那么河南相对而言就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技术比较先进的经济区。引进先进地区的资金、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对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世界各国对贫困地区的开发,都是由于政策的倾斜,使得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对落后地区,产生一种巨大的深厚的供给推动作用。如英、法、意、巴西等,都曾以设施任意折旧、免征利税十年、政府补贴、减收运输费用、提供优秀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等方式,发展落后地区经济。从河南省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来看,完全可对西部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产生一种供给推动作用。河南省目前是国家重点开发省份之一,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农业正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农民生活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全省工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趋于均衡,并具有相当规模的基础部门;老城市得到改造和发展,平顶山、焦作、三门峡等一大批新型城市正在崛起;乡镇企业初具规模,已探索出了自己的模式。河南省交通便利,条件优越,陇海、焦枝、京广和京九等南北东西干线交织分布,特别是欧亚大陆桥的构筑,使河南在交通上的贯通作用更显重要。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增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所以,河南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沿海的资金、技术发展自己,同时也要把中原的资金、技术、人才、产品就近转移增值,投向西部经济区。一方面换取得润增加;另一方面可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输入输出的同步发展。近年来河南省人口已大量西移,广布于新疆、甘肃、等地区,他们在那里开矿、办厂或从事其他工作,给当地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上述推拉增长机制的形成,是由于东、中、西三个经济区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不同,产业结构发育程度相异,三地区在结构分工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决定的。

3 工业的催化作用

一般来说,具有国际性经济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大城市或跨地域的大型企业集团,会以其特有的文化意识和经济实力,向周边地区辐射扩散,从而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河南省已在重点建设中原金三角,郑州市将发展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商贸、金融中心,洛阳等成为次中心城市,并以郑州市中心向四周辐射,建成四条工业走廊。特别是西部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走廊和北部以纺织、电器、建筑为主的工业走廊,以及打破所有制和地区界线、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发展一批外向型企业集团,成为西部地区强大的增长点。西部地区也可以郑州、洛阳为依托,发展转口贸易,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向外向型发展。河南的大型企业集团,可向西部输出优秀的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以提升西部的经济结构。

4 小城镇和民营中小企业的示范作用

小城镇和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小范围地区物资集散中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从全国来看,各地小城镇和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多种模式,经济发达地区,一是依托沿海大城市的资金和技术;二是借助了国家政策,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与香港、澳门的便利条件,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三是依靠传统经商优势,大力发展家庭工业。以日用小商品为主导产品,走出以销定产、以商兴市镇的道路。这些模式,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不适应的。而河南民营中小企业和小镇的发展模式,是借鉴了沿海的先进经验,经过了与本地区的磨合适应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内地模式,与西部地区有更多的相通之处。河南的小城镇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兴起了工矿城镇、农产品加工城镇和铁路沿线的小城镇。民营中小企业主要是依托本地区的资源,发展化工、医药、农产品加工和服务行业。这种模式对资源丰富、地处内陆、大城市少的西部来说,是一种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借鉴河南模式,更容易从西部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使西北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和小城镇,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耿明斋.河南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与作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3).

[2]贾志增.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9).

[作者简介]张亚婷,女,经济师,就职于河南省汝州市委党校,研究方向:城乡经济发展等。

上一篇:试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 下一篇:试论技术发展对消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