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名牌发展战略浅析

时间:2022-09-13 10:22:42

河南名牌发展战略浅析

【摘要】名牌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河南名牌发展不平稳,空间分布不平衡,而且在各产业分布也不平衡。就河南名牌发展战略而言,首先社会各界要各尽职责,合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名牌发展;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和布局,促进名牌稳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河南名牌,名牌发展,实施策略

引言:名牌是高质量、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的集中表现,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科技等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名牌战略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地区形象、扩大地区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实施名牌战略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根本动力,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由之路,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因此,正值中原经济区建设之际,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功能区域,更应该重视名牌的发展和名牌战略的实施。

一、河南省名牌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2年4月,河南省已经拥有105个中国驰名商标。

1、发展不平稳

以河南省中国驰名商标数量最多的5个地市发展演变情况来看(见表1),我省名牌发展没有规划,发展均有断点。通过计算5个城市五年中国驰名商标数量的标准差,可以看出

离散程度最高的是郑州,最低的是许昌,即相比而言,许昌市中国驰名商标是稳步前进的,而郑州和新乡则是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郑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处在成长期,在其达到成熟期之前回流效应将是其主要表达方式,因此会使郑州市拥有的河南省中国驰名商标增多,随着郑州市区域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通过扩散效应,会使周边地区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逐渐增多。

2、空间分布不平衡

河南的中国驰名商标,平均每个地市大约占5.83个。在总数或平均数上都是相对较少的,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超过平均数的地市只有8个,占地市总数的44%;而且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4个,占河南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80%,而低于平均数的10个地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只有21个,仅占商标总数的20%。

3、在各产业分布不平衡

河南省中国驰名商标数量最多的是第七类(机械加工),共18个,其次是第三十类(素食加工),共17个。在全国中国驰名商标的类别分类中,我省在第4、8、13等18个类别中还是空白;在27个类别中有中国驰名商标,其中在第3、10、11等14个类别中每类别中只有1个,占河南省中国驰名商标数量的13%,而其他13个类别占有的驰名商标数量则占河南省中国驰名商标数量的87%。

可以看出我省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七类、第三十类、第五类(医药类)、第25类(服装鞋帽类)和第29类(肉食品加工)。这五类的驰名商标数量为59个,占河南省驰名商标总数的56.2%。通过对这五类中国驰名商标的地域分布数量进行离散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类离散程度最高,即产业在集群内聚集程度最高,主要集中在新乡和洛阳地区。离散程度第二高的是第30类,主要集中在郑州和信阳。郑州主要是面食加工,而信阳主要是茶叶。离散程度第三高的是第25类,这和我省劳动资源丰富有关。离散程度最低的是29类,说明我省的肉食品加工集聚度还不高,没有凸显漯河的肉食品加工优势。

可见,名牌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培植名牌,推动资源利用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通过名牌整合资源利用提高效益。从名牌的角度看,河南还有很多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如,河南的传统文化优势明显,而相关的中国驰名商标只有“少林寺”一个。河南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体现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业却只有五个中国驰名商标。

4、名牌发展与各地市经济发展基本呈正向关联关系

品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犹如血液之对于生命的意义,而区域经济又是催生名牌的肥沃土壤。二者之间关系密切。

从表2可以看出,各个地区的中国驰名商标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是一种正向关联关系,级差最大的安阳,为+11,说明安阳的名牌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凭借其优厚的经济实力,积极推进名牌战略,进一步打造出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其次是漯河,为-10,说明漯河地区的名牌发展已经超常发挥了,虽然不具备培育名牌的经济支撑条件,但是漯河市注重名牌发展,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名牌。还有,新乡市的名牌发展也基本接近饱和。

5、名牌空间分布突显铁路经济带的格局

河南省名牌主要沿铁路线分布。其中京广线,自北向南经过安阳、新乡、郑州等7个地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63个,占河南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60%;陇海线自西向东途径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5个城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42个,占河南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40%。除掉两条铁路线都经过的郑州市,累计有中国驰名商标79个,占河南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75%。这表明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对河南经济发展和名牌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表现出河南名牌在空间布局上凸显铁路经济带的格局。

二、河南名牌发展战略

1、各尽职责,搞好名牌发展。首先,政府在名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功能是引导和规划,积极实施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为创设名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企业作为名牌战略的主体,应高度重视品牌策略,树立牢固的名牌意识。要建立主动争创名牌的内在机制,积极开发新产品,重视品牌策略,创造名牌产品。第三,质量监督检查部门,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第四,技术监督部门,要完善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标准体系。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名牌产品的质量信用。最后,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发展的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全社会品牌意识。

2、合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名牌发展。名牌发展要结合河南省自身优势。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河南省名牌发展的依托和资本。河南地处中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我国的交通枢纽、物流枢纽、客流枢纽和信息流枢纽。这给商业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条件,也成为河南省创立名牌的优势。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很好地挖掘和利用中原古代文明,把中原文化中精华的、闪光的东西商业化、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并能展现民族特色的商业文化,这是河南省创立名牌可以依托的巨大优势。

河南是个资源大省,为发展名牌提供了先天优势。充裕的劳动力为发展劳动集密型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种、养殖业、手工业、纺织业等行业上作文章,发挥机器大工业所缺乏的优势,在天然的、环保的及传统的方面开发有价值的商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注重农作物新品种的开发以及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推动食品加工业品牌的创立。

3、合理规划和布局,促进名牌稳步协调发展。河南名牌在各地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且这种差距有继续扩大的态势,郑州、洛阳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其名牌数量累积速度远远大于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市则发展滞后。因此,河南名牌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制订促强扶弱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将发展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由于经济与名牌发展是一种正向关联关系,经济的协调发展必定会推动名牌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名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针对各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将会加剧的状况,必须切实实行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将发展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同时区域经济也不能坚持平衡发展,也就是说,在发展的政策、发展的空间上,不能均匀用力,而应当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名牌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各地的已有优势、确定各地区的战略定位、进行各地资源的优质配比。根据各地的经济优势和战略定位,将各省市划分为特色鲜明的经济功能区,形成区域经济特色,促进名牌发展。

三、结束语

名牌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社会各界要同心协力,积极创新,充分利用我省各地区的优势,进行合理规划和产业布局,为创设名牌不断努力,从而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推动河南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锁,赵光南.河南省企业名牌发展战略研究[J].企业活力,2008年01期,23-25.

[2]杨柏松,河南名牌战略实施优势及侧重点 [J].商场现代化,2005年1月下旬刊,93-94.

[3]王芳.对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J].2007年9月下旬刊,104-105.

[4]王锋.对洛阳多方位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7年第10期,47-48.

上一篇:分析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 下一篇:09长虹债信用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