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

时间:2022-05-29 04:08:11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于1934年《国闻周报》第11卷中,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小说以湘西边城茶峒为背景,描写了以摆渡为生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和她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生活,以及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与翠翠之间发生的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祖孙之间淳浓亲情,邻里之间淳朴的感情,来表达湘西民族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关键词:《边城》;人性美; 人情美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沈从文是这么说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情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①沈从文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②并称自己创作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③。朴简约的语言风格,通过对湘西民情的歌颂,对美好人性的讴歌,从伦理道德的角度重新剖析人生,远离城市的纷繁复杂,在边城明净的底色中,作者把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边城人民的赞扬中,也反映出了从湘西山水中走出来的作者本身的美好品格。小说《边城》古朴而又绚丽的风俗画卷中,演绎了一段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在边城茶峒,翠翠和外公一直以摆渡为生。一次在端午赛龙舟盛会上,翠翠不幸与外公走失,幸好遇到当地船总的小儿子傩送,在他的帮助下,顺利返回港口。就这样,翠翠就喜欢上了傩送,而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托人去说媒。与此同时傩送被王团总看上,并允诺要把碾坊作为女儿的陪嫁赠与傩送。但是傩送拒绝了,他与哥哥天保相约唱歌让翠翠做出选择,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自己外出闯滩,却不幸遇难,傩送由于哥哥的死悲伤过度无心留恋儿女私情而驾舟远去。正在这时,翠翠的外公在一个暴风雨之夜阖然长逝,留下了孤苦的翠翠终日在港口渡船日日等待着那个不知何日归来的人。

《边城》从四个方面体现出人性美。第一,从主人公翠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是“爱与美”的化身。从小在边城茶峒出生的她,在古朴绚丽的自然风光的教化下,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美丽大方,天真善良。她那明净澈亮的眸子里闪烁着天真纯洁,不谙世事。与爷爷相依为命,在渡口十年如一日的渡船却从不收游客的船钱,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爷爷去世后,坚强的她独自撑起了生活的重担,继续完成她和爷爷的渡船之旅。情窦初开的她,在面对爱情时,能坚定自己的选择,对爱情忠贞,矢志不渝,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没有因为各中曲折而放弃。在得知傩送驾舟离去时,她没有抱怨,没有绝望,只是傻傻的依旧每日渡船,等待着情人的归来,虽然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也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回来,她只是痴情的等着。沈从文所要谱写的是翠翠身上体现出来的关于人性美的爱情颂歌。第二,作品的人性美体现在老船夫为路人渡船上。老船夫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勤劳朴实、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他从不收路人的船钱,如果实在推脱不过,他就拿着托人到茶垌去买茶叶和草烟。茶叶,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草烟则被一扎一扎挂在老人腰带边,过渡人谁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在碧溪蛆,船是老人的劳动工具,几十年如一日,过往的行人随叫随到,把凡是要过渡的人总是热情地迎来送往。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老人离开了那个他为人民服务50多年的渡口,带着一丝不舍,有带着些许安详。当人们得知老人去世时,老老少少的人们都去间老人最后一面。不难看出老人的十几年如一日的奉献换来的是人们的尊重。老人是桥的化身,从老人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宽宏、博大的美。老人用自己一双老茧的手建起了一座桥,这桥联结了碧溪两岸,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情谊。老人是渺小的,然而老人是最伟大的,他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使人化的自然更合乎人们的理念。第三,作品表现人性美是通过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面对爱情时,相互坦诚,豁达大度。天保喜欢上了纯真善良的翠翠后,虔诚地派人去说媒,当得知自己的弟弟傩送也喜欢上翠翠以后,并没有夺弟弟之所爱,而是能与弟弟公平公正地用唱歌的方式让翠翠自己选择,这样既不能伤害兄弟间的感情,又给了翠翠自主选择的余地。到最后,他为成全弟弟傩送,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爱情,远走他乡去闯外滩,然而不幸遇到意外。从天保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豁达大度,敢爱敢恨的人性美。他遇到爱情敢于争取,为了兄弟之情敢于放下,我们从他闯外滩也可以看出他对翠翠的爱之深。弟弟傩送笃情专情,在面对王团总要以碾坊作为自己女儿陪嫁嫁给他时,他并不为之所动,而是毅然决然的坚守着自己心里的那份爱,宁愿放弃碾坊选择渡船。对翠翠的爱纯洁,真切,始终不渝。但是最终却因为哥哥天保的意外离世而悲痛欲绝,无心留恋儿女私情而驾舟远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傩送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面对哥哥的死,他感到愧疚,失去亲人的痛和自己心里的那份自责让傩送无法面对和翠翠之间的感情。他驾舟离去,也许不久就会回来,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沈从文描写的湘西边城的人民,兄弟间并没有为了爱情像都市人那样互相争斗、不顾及兄弟情义、不择手段地获取爱情。从这也不难看出沈从文对湘西人民这种淳朴的真善美的歌颂。第四,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美我们还可从湘西人民邻里之间的关系中看出来。这里的人们无不轻利重义,守信自约,酒家屠户,来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风。老船夫每次去城里的时候,总会有酒家屠户给他递上鲜肉和烧酒,他们的慷慨豪爽,他们的热诚质朴,都是湘西人民所独有的美好的道德品性,。总之,这里的“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俨然是一派桃源仙境。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边城茶峒人的古道热肠。沈从文所描写的边城,是个极度净化、理想化的世界,这里人民的古朴善良,守信自约,正是都市人所缺失的。

小说《边城》正是通过翠翠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老船夫慷慨帮助他人及其对孙女的爱,描写了三个年轻人之间爱情的抉择,描写了兄弟之间的情谊,以及邻里之间的真诚,表达了湘西民族古朴纯真的风情,其乐融融,让人向往的和谐家园。沈从文在谈到关于《边城》创作时说:“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和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④他期待着将这种理想化的生命形式“保留些本质在年青人的血里或梦里”,去重造我们民族的美德。作者的这一追求无疑是建立在批判现代文明扭曲人性的基础上。总之,《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这里人性皆真,人性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经纬、营造了这个世界。⑤(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注解:

①沈从文:《代序》,《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45页

②沈从文:《创作杂谈·给志在写作者》,《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110页。

③从文:《代序》,《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42页。

④沈从文,《题记》,《沈从文文集》第7卷,第4页。

⑤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4页

上一篇: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转喻策略研究 下一篇:“相亲”热背后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