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数学

时间:2022-05-29 01:02:19

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数学

创设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连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寻找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切入点,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灵活、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下面结合生活实际介绍几种情境创设。

一、创设民主和谐情境,让学生想学

现代心理学认为:香山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决定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程度,更决定于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以及教与学形成的和谐“共振”的程度。因此只有建立了师生的平等关系,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生学习“元、角、分”的课堂中,可以组织丰富有趣的购物活动,出示许多小商品,分别明码标价,给学生五元钱,让他们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拿着自己购买的东西,说说五元钱是怎么用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购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教师在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共同合作,互相交流。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教师将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研究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勇于转变自己的角色,融入学生的学习研究中去。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学

通过问题情境,教师对教材中学生各知识点、重点、难点把握得更准确、更清楚,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问题情境,能进一步领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意图,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如教学“循环小数”,开始时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0÷3”的除法算式;再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在纸上算出结果,通过计算,学生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做了一张纸还除不尽,且商又不断重复出现。学生们都觉得很奇怪,急于知道原因。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都能积极参与探索,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了张扬。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爱学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参与操作,通过摆、拼、剪、折、量、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变异、转化、引申、尝试等,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长创设情境,使他们创造性思维有燃烧的可能,为求异思维、多向思维提供原材料。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准备两组小棒,一组是两根短的小棒,长度合起来比另一根长的长;另一组是两根短小棒合起来比另一根长的短。然后让学生分别去围三根小棒长刚好是三条边长的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只有两根短小棒合起来长于剩下的较长小棒的一组才能组成三角形;另一组则不能组成三角形,从中知道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得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学生通过操作探究解决问题,不但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而且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培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有利条件,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小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充满了乐趣,就会发现知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就会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

(作者单位 河北省滦县油榨学区希望小学)

上一篇:启发式教学常用的形式 下一篇:试论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