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时间:2022-05-29 12:09:39

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创设好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求知的想法和冲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例如,对于新课“大洋表层的海水运动”,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科学家在南极科考时,发现一直生活在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含有化工合成生产的剧毒农药DDT,这些剧毒农药DDT是如何进入南极大陆企鹅体内的?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内部认知活动的矛盾冲突,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猎取知识,为接下来洋流教学的有效生成奠定基础。

二、角色扮演,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必修1自然地理中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时,可先让学生阅读讨论,重点理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然后请代表人上讲台演示讲解。学生为了把问题说清楚,常常四五个学生一起上台,一人主讲,其他学生分别扮演太阳和地球的二分二至点,一边模拟演示,一边说明讲解,台下学生观察补充。通过学生的生动演示和大胆表达,用“兵教兵”的方法顺利攻克这一教学难点。虽然整个过程繁琐,但学生对太阳直射点运动过程的认知是自己所读所思、所说所做生成得来的,印象非常深刻,接下来对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学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电教设备,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主义------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地理教学的枯燥与乏味,给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展示的内容之丰富、信息量之大、表现力之强是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应该说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是未来几年教学发展的总趋势。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对优化地理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在讲“地球的海陆变迁”这一节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我如下设计问题:1.东非大裂谷正在不断扩张,将来可能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根据其扩张的速度,大约经过多长的时间会变成这种地表形态?2.根据亚欧板块的非洲板块的移动方向,地中海的面积将如何变化?让学生作简单的或者猜测,培养学生的地理预测能力。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六大板块示意图”,动画演示板块运动方向,通过动画演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挤压,使得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们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板块运动。 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

四、利用漫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教材内容抽象、枯燥,恰当的利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如讲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时,可选用漫画“渴望”,此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山岭田野,杂草丛生,一人心驰神往,渴望这里高楼林立;第二,林立的高楼取代了空旷的原野,此时人被挤向楼顶,他的心又飞向了广袤的原野。看后启发学生认识“如果以牺牲大片的土地等资源环境为代价,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必然会落空”的道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五、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有助于综合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地理新教材具有明显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为了实际应用。因此,实践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新教材中的活动篇、技能篇和研究性课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搜集和比较有关资料,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培养地理能力。

例如:在《东西干湿的差异》一课中,为了让同学们理解我国降水量分布的的差异,我组织同学们比校“甘肃夏河县的土墙斜顶屋、绍兴的砖墙斜顶房、吐鲁番的晾房、黄土高原窑洞”的建筑形式有什么不同?并解释这种民居特点和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联系?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同学们有话可说,同学们的参与率非常高,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各抒已见,不仅解释了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形式,还会影响到人们的饮食、民俗习惯等等许多方面。课后,同学们感言:原来地理课就在我们的身边,并期待下次地理课我们还能进行更多的问题的探讨。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只要不断深入探索与学生主动学习相配套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的。

上一篇: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下一篇: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