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

时间:2022-10-04 04:45:21

略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

所谓课堂提问,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如果能根据教学目标、并且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再巧妙地设置高质量的课堂提问,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有序地探求知识的奥秘,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所以我们通过提问,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的情况与智力所能达到的程度,借以调节控制教学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把握好好提问的度量问题等,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达到更佳的状态。下面简单谈谈我个人的一此看法。

一、提问要问在适当的时间上,并还要讲究提问的火候

提问要发挥最大的效果,除了要问到点子上,还要讲究提问的火候,这火候便是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的状态。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在学生完成+=()后出示+这道题让学生尝试。学生或是受到同分母分数计算法则的影响,得出+=的错误答案;或是思考之后发现这两个分数不是同分母分数,不知该如何相加。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悱”、“愤”状态,教师便把握时机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分数可直接相加?要使+这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加,该怎么办呢?”学生经过这样的提问后,激活了思维,很快便找出了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所在――“通过通分把+这两个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直接相加”,从而深刻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二、要掌握好提问的数量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必须运用得当,不能滥用、多用,没有必要设问的地方就不要设问。例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当学生懂得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并能自己举例时,教师再一次把问题引向深入,拿出一张卡片问:“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这样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入了高一级层次。提问的适度,表现在学生方面就是提问要考虑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比率。因此,提问要顾及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要把握好提问的难易程度

同化论认为,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例如,在观看海豚表演时,有个老师用“海豚做算术真有趣”开头,说了下面一段话:“海豚做算术真有趣。一位叔叔拿出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2+3=?海豚看了看,张开嘴连叫了5声,观众立刻为它鼓掌。接着又做了几道题,连5+6’这样大的数它都加对了。”他告诉学生,第一句就是总起句,先总的说说海豚做算术题怎么样,然后再请学生说。正是因为老师能及时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才有了后面学生精彩的回答。可见,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线上,并使学生经过思考才能作答。也就是说,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好把握好提问模式的新度

数学作为一门带有严密性、探索性的学科,其课堂提问更应体现创新性。创新是创造一切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应该从教师做起。课堂提问的创新性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提问方式的创新

提问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完全可以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提问方式。比如,借鉴《开心辞典》的提问方式设置场景,让学生作为测试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采用题卡的方式,采用抽签方式决定回答哪个问题;采用甲学生提问乙学生回答的方式等等。这些方式都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二)提问内容的创新

内容既可以是教学的关键问题,也可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既可以是点名请某位学生根据课上所讲提问全班同学,也可以是请某一组的同学彼此设计相关题目,大家互相考考。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了解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

总之,要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提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所以说,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思维、蓄积而发的内在表现。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以引起质疑、思考;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恰当地利用课堂提问,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上一篇:“五步走”评课模式初探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