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班”《电力机车检修》课程教学探索分析

时间:2022-05-28 10:28:35

“卓越班”《电力机车检修》课程教学探索分析

摘要:分析《电力机车检修》课程“卓越”之前教学状况,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和目标,并结合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性强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主要从大幅增加实践学时、政府增加资金资助、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改进及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剖析,促进全面提升该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期望能对“卓越班”的其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卓越班;《电力机车检修》;教学;实践操作

引言

“卓越班”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中的一个基本组织单元的核心环节,是该计划实现的组成者和实施者,亦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使命者。“卓越计划”的核心与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要落实好“卓越计划”,高校“卓越班”课程的创新改革的施实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1]。尤其是在“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卓越班”课程的创新改革教学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相当突出[2]。本文通过分析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卓越班”的《电力机车检修》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模式,就培养优秀“卓越工程师”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初步分析。

《电力机车检修》课程的主旨内容包指电力机车在机务段或者机车厂库内进行必要的整备、维护、检查和修理作业,为机车的正常进行提供安全性保障。电力机车的日常维护保养是把机车处于萌芽状态的故障现象及时发现并处理,这项工作由机车乘务员、机车整备车间共同完成的。除了机车乘务员的日常检查和保养以外,还必须按时进行各种修程的定期检修。由此可见《电力机车检修》课程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实用性,算得上是一门实践操作技术课程,它是“卓越工程师”培训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所以该课程在教学上具有教学与实践操作发球并行的过程,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知识的运用与强化的学习过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对该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对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培养高质量的机车工程师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

1、《电力机车检修》课程“卓越”之前状况

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在设置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时,在车辆工程专业中设置将《电力机车检修》课程设为必修课,原教学大纲中规定此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部分,理论教学64学时,由于电力机车设备价格昂贵,且维护保养费用特高,故学校暂时没有电力机车实物的教学实践设备,所以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为该课程的学生安排一周的时间到南昌铁路局、鹰潭铁路段、邵武铁路段等的机务段进行实践教学,大概30个学时。在日常教学中,由于《电力机车检修》课程的结构复杂,原理深奥,再加上全是理论维修知识的讲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表现出较差积极性,由于而接触不到电力机车的实践操作,对于理论上的维修方法,存在实践上的操作断层缺陷。而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存在时域上的差异,再加上理论学习效果较差,这导致学生对《电力机车检修》课程知识掌握不牢,存在很多不懂区域,在学生真正跟电力机车接触时,能学到的维修技能效果达不到预期。这种教学模式的安排使得学生对该课程件的实践操作和现场应用的灵活性不强,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难达预期。

2、 教学模式探索分析

上面分析了《电力机车检修》课程教学效果难达预期的主要原因在日常教学中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二者缺乏有机的科学结合,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维修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本文作者系我校“卓越班”的《电力机车检修》课程教学教学老师,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及认知,下面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探索进行剖析,期望能对卓越班的其它课程教学改革能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

2.1大幅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修改该课程教学计划,在教学环节中,大幅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建议把原来的教学64学时更改为36学时,所减少的理论教学学时全部放置到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增加28学时,大幅增加学生对《电力机车检修》课程时间,使得实践学时达到58学时,大大超过理论教学环节,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实践教学占主导环节的要求,增加实践技能操作时间与实践锻炼机会双轨并行,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技能。

2.2 政府加大资助经费

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局对“卓越计划”的实施相当重视,并给每所拥有“卓越班”在学校给予了较大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卓越班”的开设才刚起步,很多实验设备都要更新换代,这需要较多的资金为满足实践教学要求而购买实践设备。而一台电力机车设备的购买的费用达上千万元,政府给予的资金远远不够,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特殊专业,应该特殊专业做到特殊资助,国家可以支列贵重设备资助经费项目以扶持类似专业,力争尽最大努力给支持,以实现其特殊性的要求,实现实践设备满足“卓越班”的教学要求。

2.3 理论教学方式改进

对于《电力机车检修》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应该做出一定的改进,要结合该课程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在进行授课时不能过份讲授理论知识,要结合实践进行分析,让学生能感觉到是在实践操作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这样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带着目的学习,那学习的积极参与度会提升更高层次。此外,要增加视频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视频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电力机车维修的现场的工作内容,了解电力机车维修的基本技能,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环节,为学生进入实践环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同时,如有必要,可以聘请机务段的电力机车维修技师进课堂进行授课,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知识的点和面,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有限的理论学时中,掌握与维修相关重点知识。

2.4 实践教学方式改进

对于《电力机车检修》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也要做出一定的改进。首先是实践教学的时间要进行改进,首先要让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所以在每上一阶段的理论后,就要让学生到机务段进行相应理论知识部分的实践操作练习,时间可以定在双休,这样师生都有时间,也不会与其它理论课堂教学的时间冲突。其次是以前的实践教学是老师带着学生到相关机务段后,让学生跟着机务段的师傅学习,没有下达具体的要求和指标,重点强调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基本属于参观性质的实践教学,能否学到技能完全靠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改进方面,要对学生分组分工,让3-5人/组,每组跟一个师傅,先由师傅讲解操作技能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实践操作示范,让每个学生认真学习,最后由每个学生必需自己进行操作,遇到问题再由师傅指点,直到学会为止,当然也可以提出更好的操作方法来完成相关操作,同时学校也派相关老师去现场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实践教学的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都有师傅带着目标进行学习,然后根据排定实践教学计划,每组定期更换师傅,进行另一工种的维修技能学习,这样依次有序进行,完成整个实践操作的学习,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完善操作技能。

2.4 成绩考核方式改进

加大该课程的实践操作考核力度,改掉以往凭试卷考试成绩分数70%及平时成绩的30%,二者相加统计总分的评定模式,这种模式只能考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考前突击能力或应考水平等情况,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水平。该课程既然是操作为主,就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方式,所以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修改为:对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成绩的考核占总成绩的70%,试卷考试成绩占30%。现场实践操作方式进行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的对电力机车维修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机务段的师傅进行考核,并实行淘汰制度,比例点到总学生人数的10%左右,这个可以适当灵活,如果确实都表现很好,那也可以全部通过,但考核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参与监督,防止出现人情成绩。另外,如果实践操作技能成绩不合格,那么可以取消学生理论考试资格,意味着《电力机车检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这样可以让学生便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环节,有压力的切实提升实践学习的效果。

3、结语

“卓越计划”的实质是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用新型人才。通过华东交通大学对《电力机车检修》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给车辆工程“卓越班”理念与实践教学探索注入了新的动力,把《电力机车检修》课程当成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当然,《电力机车检修》课程教学探索属于教学内容改革中的一部分,仍需不断改革和创新总。我们要围绕 “卓越计划”的要求与目标,奋发向上,探索更好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技能上得到更深层的全面提升,实现优秀的“卓越班”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康颖安,卿上乐,夏平.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21(1):102-104。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2(4):10-18。

本论文得到以下项目支助:

1、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11ZYXYB004)。

2、“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内部整体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2-5-11)。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上一篇:网络购物中快递服务合同性质探析 下一篇:绥化市寒地黑土绿色产品汉英广告翻译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