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芝麻”卖几美元?

时间:2022-05-28 08:32:47

有位作者,后来成了朋友。他己在美国的夏威夷定居。几个月前,我们曾在国内见面,海阔天空地闲扯,不知怎么扯到了芝麻这一话题。他说,夏威夷市场上的芝麻,不是从中国进口的,便是从日本进口的。若论外形的饱满,香味的浓郁,中国芝麻一点也不输给日本芝麻,但日本芝麻8美元一磅,中国芝麻只有2美元。价格如此悬殊,还是日本芝麻好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朋友卖了一个关子,然后自己揭开谜底:“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芝麻里有沙子。”说到这里,他故意显出一脸的痛苦相:“……”中国芝麻做馅,吃着吃着,‘咯吱’一声,顿时牙齿发酸,汗毛直立,剩下一嘴的不爽。”所以他也宁愿花8美元挨宰,不想省6美元遭罪。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人们不是常把出版物中的差错比作沙子吗?那么,每一个出版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你的芝麻”卖几美元?

出口芝麻里的沙子,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总可以一颗一颗地拣出来;而识别出版物里的沙子,这是需要专业眼光的。一位文史专家曾告诉我,同为于丹小姐的“心得”,《庄子》的“含沙量”就明显高于《论语》,因为它是在一家非古籍专业的出版社出版的。比如,“雄才大略一语多指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和眼光,书中却把醉心于“逍遥游”的庄子说成“富有雄才大略”;“心游万仞”是晋代陆机《文赋》中的句子,表现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书中却说庄子曾“多次提到”;“道法自然”出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书中也张冠李戴,说是“庄子提出”的;“杀身以成仁”见于《论语》,“舍身而取义”见于《孟子》,书中把二者拼合成了莫名其妙的“杀身而取义”。这些“沙子”,在中华书局编辑的眼中,也许会原形毕露;放在其他非古籍专业的出版社,则可能视而不见。由此看来,出版社坚持专业分工还是有必要的。

然而,如果走近一点,认真研究一下出版物以及影视媒体中的差错,你会惊讶地发现,其中大部分差错似乎并没有多少专业含量。它们和出口芝麻里的沙子一样,是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麻省理工学院’,误为“麻雀理工学院”,难道看不出来吗?“组织土产出口”误为“组织土匪出口”,难道看不出来吗?有些差错和电脑有关,比如“收支两条线”成了“收支两面三刀条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了“长江中下游击战争地区”,这类差错为传统排版所罕见,但人脑这时在干什么呢?更有甚者,书中正文选的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配图却是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小学生也能看出牛头不对马嘴,竟然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地出现在读者眼前。这和专业修养还有什么相干?芝麻里的沙子,是出口商没当回事;精神产品里的沙子,同样也是生产商没当回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才是问题的严重性所在。

“你的‘芝麻’卖几美元?”在我看来,这句话拷问的已经不是什么产品质量,而是我们对于产品质量的态度。(作者为《咬文嚼字》杂志主编。)

上一篇:网络质疑≠媒体质疑? 下一篇:提倡医生练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