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5-28 06:36:02

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化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20-02

分层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针对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策略,包括课前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课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尽可能使得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相互适应(如作业分层、检测分层),促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等特点,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学生的分层

学生分层有两方面的依据。首先是学生的化学成绩在班内所处的层次。这是首选的原则,但不是唯一的,因为考试成绩往往具有偶然性,不能以此片面地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坏,但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参考因素之一。其次要观察学生平时的表现。学生课堂上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组织归纳能力,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分层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心观察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的综合水平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科学地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划分层次,层次按高低可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即可。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主要是指教师要仔细、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明确教学要求,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出有利于促进各个层次学生全面发展的而又有所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划为三个层次,I层为基础目标,II为提高目标,III为拓展目标,分别对应于C,B,A三个层次的学生,低层次的学生不强求达到高一级层次的教学目标,可自主选择是否完成。如“气体摩尔体积”一节的分层目标可以这样设计:

基础性目标:知道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这是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

提高目标:能自如地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计算,即由单个物理量的计算上升到多个物理量转换的计算,同时还要掌握混合气体中求某一种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的计算。这是针对A,B层次的学生设计的教学目标。

拓展目标:能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PV=nRT推导出物质的量之比和体积比的关系、摩尔质量和密度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与压强的关系等,并能运用推导出的结论进行相应的计算。这是针对A层学生设计的教学目标,对B,C层次的学生不做硬性要求。

这样的目标分层既满足了学优生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需要,也能使中等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又消除了学困生化学成绩相对落后的心理障碍和消极心态,使其重拾学习化学的自信和乐趣。

三、作业的分层

作业分层即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避免“一刀切”。作业难度相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要求,这样不利于进一步开发学优生的智力,他们容易处于“吃不饱”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懒动脑筋的坏习惯;而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却又显得难度过大,对作业经常束手无策,容易滋生抄袭现象,发展到最后干脆不交作业。所以,为了能让每个学生的脑袋都动起来,教师必须布置有一定梯度的作业,以便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如布置作业时,可分为选做和必做题,必做题用于落实基础,选做题让各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去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如学习完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后,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对同一知识进行考察。对于学困生可以这样设计:在反应MnO2+4HCl=MnCl2+Cl2+2H2O中:

① 元素化合价升高, 元素化合价降低。(填元素符号)

②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

是氧化产物, 是还原产物。

③参加反应的HCl与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第①问学生只要利用初中学过的知识就能标出元素的化合价了,而第②问需要学生掌握新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14字方针: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以及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定义,要求相对高一些。第③问要求最高,学生需要学会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还要理解什么是“被氧化”,才能正确解答。本题体现了梯度性,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理解问题,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

而对于其他学生,可以这样设计: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发生爆炸的原理如下:S+2KNO3+3C■K2S+N2+3CO2,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产物是 。②若有32g硫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碳单质物质的量是 mol。这道题第①问需要学生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14字方针的基础上全面考虑问题,因为氧化剂和还原产物都不只一种物质;而第②问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还要求学生能对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灵活运用。这样的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从而获得各自的发展。

四、课外辅导的分层

分层教学中除了集体辅导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课外辅导。新课改后化学学科的教学课时有所减少,课堂上刚好可以完成新知识的讲授,想要有多余的时间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却成了奢望。由此可见,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是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的,课外的辅导就成了必然。而课外辅导也是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策略上,对C层次同学以“助学”为主,教师可以给其提供相应的补习资料,重点指导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让他们获得进步的快乐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对B层次的学生我们提倡“励学”,“励学”要及时、反复,通过多鼓励、多夸奖来促进学生乐于主动思考和钻研,指导他们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拓展,向高层迈进。对A层次学生应以“导学”作为主要的辅导方式,优先批改,优先辅导,对其存在的问题要加以重视纠正,使其夯实基础,进而横向拓展,纵向加深,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其知识运用能力。

五、评价的分层

学生都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也往往会因为老师的评价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即情绪。如果教师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容易挫伤他们的自尊,打击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这样的评价方法也不够客观公正。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要有所区别。如提问时,C层次的学生尽管回答得词不达意,但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教师就应该对其加以肯定;对B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回答全面准确;对A层次的学生要求则更高一点,要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横纵方向的思考和挖掘。这样分层次去评价学生,避免了低层次的学生失望沮丧,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引导激励高层次学生进一步攀登知识的高峰,探索它的奥秘,而不是骄傲自满。

评价不能仅仅将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还应该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观察、收集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作为参考资料,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多元评价理念,使得评价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因材施教,符合新课改中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学生、教学目标、作业、课外辅导、评价五个方面的分层,教师的教学更合理有效,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同时,分层教学还有利于把集体教学、层次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法是值得我们推广的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责编 易惠娟)

上一篇:巧用动静互化解动态问题 下一篇: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范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