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承担生态责任创造战略价值回归研究

时间:2022-05-28 06:23:31

基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承担生态责任创造战略价值回归研究

内容摘要: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环保问题提上了议事行程。环保行为能否为企业带来价值,对此学者们观点不一。本文基于核心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企业生态责任行为与企业战略价值间的关系,发现承担生态责任能够为企业带来战略价值。

关键词:核心利益相关者 企业 生态责任 战略价值

如今,“减排”、“低碳”、“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作为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关于企业是否应当对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学者们的观点不一。传统学派认为企业的环保行为会增加成本,降低绩效,而修正学派则认为环保与经济绩效正相关。有些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有些企业则采取逃避、躲避的方法。基于核心利益相关者,本文通过相关企业数据研究发现,环保行为,能够为企业带来战略价值。

相关概念

(一)企业生态责任

企业生态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责任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责任。任运河(2004)将企业生态责任概括为企业对自然的生态责任、对市场的生态责任、对公众的生态责任。芮振华(2006)认为环境责任是指公司在为股东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破坏环境的时候承担的赔偿责任。可见,企业生态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承担的对资源、环境的节约、保护的责任,包括对资源的生态责任和对环境的生态责任。对资源的生态责任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自然资源再投资;对环境的生态责任指进行闭环式的生产,减少并杜绝对环境的污染。

(二)核心利益相关者

企业是由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集合体,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顾客、员工、供应商、分销商、政府、社区等。但对任一特定企业而言,有的利益相关者绝对不可或缺,有的可能影响不大(邓汉慧、赵曼,2008);贾生华、陈宏辉(2003)从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重要性和利益要求的紧急性三个维度,提出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认为其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群体,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利害关系,甚至可以左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股东、管理者和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Mitchell(1997)从合法性、权力性、紧急性三个属性维度认为股东、员工(包括管理者和员工)和顾客同时拥有对企业问题的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关注并设法满足其愿望和要求的利益相关者类型。

因此,核心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本文认同Mitchell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顾客和员工。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参与企业的决策,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顾客需求的满足是每个企业生存的基础。加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顾客对企业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员工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任何企业的生存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且员工的个人生活与企业的发展也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依存。

生态责任行为对企业战略价值的促进

企业战略价值即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或实施战略管理活动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企业的战略价值包括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和顾客价值三个部分,顾客价值通过顾客购买企业产品(服务)的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来衡量;股东价值是企业通过实施战略管理活动为股东带来的利益或好处,可通过企业在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扩张速度以及企业的实力等指标上的变化进行体现;员工价值即为企业通过战略管理活动为员工带来的好处,可通过员工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来体现。

企业战略价值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顾客价值的提高会提升顾客忠诚度,随之,企业的市场份额会增大,股东价值会得到实现和增长;企业业绩的提高会使企业在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员工薪资等方面更加游刃有余,员工价值会得到体现;员工价值的体现是员工满意度的基础,满意的员工在进行生产经营及服务活动时会更加倾注自己的热情、时间和精力,这又会促进顾客价值的实现,如此循环往复,如图1、图2所示。

图1、图2中,三角形面积代表企业总体战略价值的大小,三个维度分别代表三种价值。企业总体战略价值的增长是以三者的同时增大为基础的,即在企业战略价值增长的三角形模型中,股东、顾客、员工三者的利益必须动态平衡,只有当三者有机结合并形成良性循环时,企业的总体战略价值才会增长。假设企业原有的战略价值为三角形abc的面积Sabc,通过承担生态责任,企业满足了顾客、员工的绿色要求,顾客价值由b移位于B,员工价值由c移位于C,顾客及员工价值的实现是股东价值实现的基础,因此,股东价值由a增大为A,企业总体战略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即SABC>Sabc;相反,企业责任缺失却会导致战略价值的扭曲,如图2所示,企业原有的战略价值为三角形abc的面积Sabc,由于企业贪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股东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由a移位于A,但此时股东价值的增大是以损害顾客及员工价值为代价的,顾客价值由b移位于B,员工价值由c移位于C,顾客价值与员工价值均下降了。三角形ABC的面积SABC相比Sabc并未增大,相反可能会降低,甚至会降低为零。战略价值发生扭曲,即尽管股东价值增大,但企业的战略价值总和却降低了。究其原因,企业由于只注重经济利益,置环境问题于不顾,不能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导致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丢失市场分额,另外,由于员工的绿色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也会降低,工作积极性和效率都将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会引发员工离职。

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本文认为企业的生态责任行为对企业的战略价值能够产生正向作用。因此提出研究假设H:企业的生态责任行为与企业的战略价值正相关,即企业越经常实施生态责任行为,企业的战略价值越大。

H1:企业的生态责任行为与员工价值正相关;H2:企业的生态责任行为与股东价值正相关;H3:企业的生态责任行为与顾客价值正相关。

同时,企业的战略价值以及企业的生态责任行为还会受到企业所有制性质、所属行业、规模、发展所处的阶段及上市情况的影响(陈浩,2006),如图3所示。在所有制性质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了较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且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也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优先供应技术装备,因此,相比非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更具有实力;行业不同,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将会有明显的差异,对处于石油、化工和制药等环境“敏感”行业的企业来说,其在生态责任方面的投资要大于那些“非敏感”企业,因为环境敏感行业内的企业所承受的压力更大(黄栌,2005)。此外,较大规模的企业在贷款,与政府关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而且,大规模的企业更容易聚集人才,技术装备也较同行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先进;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组织形态、经营重点、行为重点将有所区别,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决策和企业绩效,因此,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也将会对企业的战略价值产生影响;随着信息网络的日渐发展,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及其业绩更易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透明度相对更高。

(二)变量设置

调查样本取自“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中的制造业企业,共获480份有效问卷。参考学者的研究(如陈浩,2006)根据企业承担生态责任状况,通过聚类分析,将企业聚为两类:“经常实施型”和“不常实施型”企业。前者注重承担生态责任,后者更注重追求经济利益,两类企业分别用虚拟变量表示,“1”表示“经常实施型”企业,“0”表示“不常实施型”企业(陈浩,2006)。

对于控制变量,总结学者(陈浩,2006)的研究,将影响企业生态责任行为以及战略价值的控制变量设定为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所属行业、企业规模、是否上市、所处发展阶段。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国有、民营、三资和其他,设定为哑变量;所属行业分为重污染和轻污染,设为虚拟变量,“1”代表“重污染行业”,“0”代表“轻污染行业”;企业规模设定为连续变量,“1”代表“小型企业”,“2”代表“中型企业”,“3”代表“大型企业”;上市情况设定为虚拟变量,“1”代表“是”,“0”代表“否”;所处发展阶段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设定为哑变量。

(三)研究结果

首先利用相关分析,确定企业生态责任行为对企业战略价值的影响,然后利用多元回归进行了分析。

第一,员工价值回归结果。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企业实施生态责任情况与员工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9,假设H1得到支持,即企业越经常实施生态责任行为,企业的员工价值越大。

第二,股东价值回归结果。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企业实施生态责任情况与股东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5,假设H2得到支持,即企业越经常实施生态责任行为,企业的股东价值越大。

第三,顾客价值回归结果。从图3可知,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企业实施生态责任情况与顾客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21,假设H3得到支持,即企业越经常实施生态责任行为,企业的顾客价值越大。

结论

企业承担生态责任能够创造战略价值。企业被作为社会的细胞,称为“生态人”,其有责任、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自身所引起的环境问题。那些承担责任的企业短期内其经济利润也许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环保形象却迎合了消费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提高其满意度,进而会增加购买量,提高企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任运河.论企业的生态责任[J].山东经济,2004(3)

2.芮振华.试论公司环境责任体系之完善―以吉林石化爆炸事故为例[J].引进与咨询,2006(4)

3.邓汉慧,赵曼.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治理新思维[J].湖北社会科学,2008(7)

4.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

5.陈浩.企业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4

6.黄栌.公益捐助与绿色责任[J].绿叶,2005.6

上一篇:企业并购整合研究现状综述 下一篇:论准职业化管理模式在企业成长阶段的适用性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