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线损异常因素及精益化管理措施

时间:2022-05-28 04:43:10

浅谈线损异常因素及精益化管理措施

【摘 要】文章主要对线损异常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技术线损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线损;异常;精益化;措施

引言

线损管理作为提升电企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电企营销基础管理工作的龙头,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线损管理工作越到位、越精细、线损合格率越高,说明我们的营配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越高,抄表管理和客户端用电的问题处理也越到位。本文从线损率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归纳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思路及其相关举措。

1 线损异常成因分析

1.1 营配基础数据不一致

在日常的工作中,为了保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馈线、台区间的调荷、转供电往往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由于现场调荷工作过多地依赖施工队,造成其工作的合规性无法保证,加之营配班组之间缺乏良好的协作性,导致对现场“站-线-变-户”关系的管控无法落实到位,经常会出现系统与现场对应关系不一致,进而造成线损率指标新增异常的情况。

1.2 抄表不同期

由于自动化水平不够,以及抄表员自身主观(未能正确认识总分表同步抄表对线损统计的重要性)或者现场客观(供电半径过大,抄表耗时较长)的原因,台区以及部分馈线未能做到总分表同时抄录,造成统计的供售电量不同期,导致线损率异常。

1.3 抄表差错

每月的抄表作业,为线损分析提供数据依据,抄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线损率统计的高低。在抄表片区轮换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抄表员以电谋私的风险,对某些用户少抄或不抄;一些抄表员责任心不强,在抄表作业中出现错抄、漏抄、估抄等行为,更有甚者,某些抄表员麻痹大意,认为台区考核总表不计费,对一些明显的异常电量也不进行审核,造成统计的供售电量失真,进而导致线损率异常。

1.4 业务流程及用电变更

客户办理业扩、恢复等业务,现场已经接火送电,但未走完电子化移交,资料没有录入系统,导致现场实际已经用电,但是系统无客户资料,进而造成相关馈线的线损率异常。台区单双月抄表也会因为客户办理用电变更的缘故,导致非抄表月提前出单,致使其常规抄表时漏计该部分电量,进而造成台区线损率异常。

1.5 终端在线率

计量自动化系统以实现变电站、电厂、专变大客户、配变、低压客户供用电数据采集与管理的一体化应用为目标。在功能上实现负荷管理和负荷控制,厂站电能量数据采集、配电监测、低压抄表、防窃电、预付费、“四分”线损统计和需求侧管理等于一体的业务管理,能够对数据进行自动统计、考核结算、报表打印、信息,是我局实现对专变、公变及低压用户远程抄表及在线监测的重要途径。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在线率高低,直接决定了统计数据的准确率,是我们做好线损工作的先决条件。

上述五点原因仅仅导致了线损率指标统计的失真,其实际并未发生真实的电量损失,故应作为我们完善基础管理,规范日常业务的依据,这有助于提高我们企业的管理效益。

1.6 电量漏计以及偷窃电

电量漏计,即非主观因素造成的电量缺失,其常常由于表计老化、现场CT变比与系统不一致,表计安装接线错误等原因造成。相比较而言,偷窃电则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意识,是用电客户为了达到不交或少交电费的目的,对我局计量装置擅自进行拆封、改造,从而实现电量漏计,达到其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1.7 技术线损影响因素

由于设计水平和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历史设计布局的电网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在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上超供电半径供电的线路仍然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较长,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分散,配电变压器供电点距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此外,部分高损耗变压器的

使用、老旧线路的无功1补偿不到位等都是影响线损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2 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规范转供电以及工程项目流程

配电运行人员在注重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转供电、调荷对站-线-变-户关系的影响,无法做到及时更新相关系统内容,此外,某些工程项目只进行纸质文件传递,无电子化移交或者出现移交滞后现象,也会导致线损统计数据的失真。营配班组应该做好相关节点的管控和协作工作。

(1) 做好基础资料工作,提高设备台账的准确性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供电企业对设备台账的管理较为薄弱,加之目前多个管理系统(地理位置系统、单线图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存在问题以及日常负荷调控、业务变更等因素的影响,基础资料的准确性面临巨大的挑战。基层班组应通过做

好10kV馈线线损管理工作,逐步理清站-线-变-户的对应关系,为建立完整准确的设备台账打下良好基础;

2.3 提升计量自动化终端在线率

终端在线率高低,是确保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的前提,基层计量班组应通过各种运维管理方法以及技术方法提高计量自动化终端在线率,从而为线损统计数据提供真实可靠数据提供有利条件。

2.4 加强计量管理,做好用电检查工作

加强对客户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平衡率以及用电负荷的监控,加强表计铅封管理工作,对辖区内的老旧电表进行有计划的更换,增强对用电检察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大查处窃电行为的力度,结合每月线损清单周期性地开展用电检查工作。

2.5 严把抄表质量关,做好抄表业务管控

除了做好异常电量的审核工作、把好抄表质量关之外。还应该做到,制定明确的措施对抄表员的日常抄表进行有效的管控,对错抄、漏抄、估抄等严重影响客户感知的行为制定后期的稽查流程,并设置合理的激励条款来激发抄表员的工作热情。

2.6 科学规划配网,优化配网结构

对配网进行适当的超前规划,使得整个配网结构变得更加合理科学。建议由如下方面入手:(1)缩短电源与负荷之间的距离,降低供电半径,同时避免迂回供电现象发生;(2)按照小半径密布点的原则,尽量将变压器安排在负荷中心,以减小供电半径;(3)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避免出现变压器长期处于轻载或者超载的运行状态;(4)对线径过小或者铜铝线接驳的线路进行改造,换成适当界面的配电线路,使电流以经济电流密度运行。

2.7 优化配网的无功补偿,提高配网运行功率因数

建议由如下入手:(1)按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线路长负荷大的10kV线路上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分散补偿,以减少线路对无功功率的传输;(2)加大对专变用户的无功考核力度;

(3)对于新装或者增容的用户,必须要求其安装足够容量的无功补偿装置方可接火送电。

3 结语

电能的线损是综合评价供电企业的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损控制程度的高低。所以,降低线

损是供电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正确有效地降低线损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实施和落实以上的各项措施。同时,在日常的工

作和生活中,我们还应以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和寻求新的科学的方法,努力降低线损所造成的损失,强管理、重实效,在实际生产和

应用中最大程度地实现降低线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温爱玲.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J].安徽电力,2010.

[2]方绍怀.10kV馈线异常线损的排查分析和总结[J].安徽电力,2010(3).

上一篇:智能技术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及实践初探 下一篇: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评估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