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摆玩具,编童话”的尝试

时间:2022-05-28 02:08:41

指导学生“摆玩具,编童话”的尝试

在一次观察玩具写作文的训练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玩具有特殊的感情。一只小猪储蓄罐或是一只绒布大熊猫,出现在孩子们的笔下,都是能思考、会说话的,都是他们的知心伙伴。由此我们想到,要是把几只相关的玩具放在一起,让学生边摆边想象,不是可以编出有趣的童话故事吗?基于这一种想法,本学期我们在作文课上作了“摆玩具,编童话”的尝试。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而且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刚升人三年级时,每篇只能写一二百字,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现在多数学生每篇都能写到三五百字了。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从读童话到编童话

要让小学生编童话,就得先让他们在肚子里装上几十篇乃至上百篇童话。为此,我们经常从《365夜》里选一些故事性强、有代表性的童话作品,如《老虎和黑熊》《聪明的小鸭子》《小兔乖乖》等让学生读,读后教师加以指导。如学生读了《老虎和黑熊》以后,教师便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黑熊的力气比老虎大,为什么老虎反而打败了黑熊呢?老虎、黑熊各有什么特点?你读了这个故事受到了哪些启发?这样读得多了,学生便能从感性上认识到童话的一些特点:如童话一般都采用拟人手法,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大象、老虎、狮子、狐狸、羊之类的动物,这些动物跟人一样会讲话、会思考,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如狐狸狡猾,老虎凶猛,狼残暴,羊温顺,孔雀虚荣爱美,蜜蜂辛勤劳动……又如,童话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经常用反复叙述的方法。虽然有不少幻想成分,但也必须合乎情理,有现实生活作基础。此外,童话故事还能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强是非观念,受到思想教育。学生有了这么一些感性认识,就为他们编写童话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二、从集体编到个人编

一开始,同学们会感到编童话故事有困难。为了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消除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讨论,集体编写。第一次指导编写,教师从大家拿来的玩具中挑了一只大灰狼、一只小白兔和一头大象放在讲桌上,然后问大家:用这三件玩具可以编一个什么故事呢?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编这样一个故事:大灰狼在森林里要吃小白兔,后来,大象伯伯救了小白兔,打跑了大灰狼。

有了梗概,怎么具体地展开故事呢?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地展开想象。教师问学生:大灰狼是怎么遇到小白兔的呢?有的说,早晨,大灰狼的肚子很饿,到森林里捕食小动物,碰到了小白兔。有的说,兔妈妈带小白兔到森林里采蘑菇,小白兔到处跑着玩迷了路,被大灰狼盯上了。在编到大象伯伯救小白兔时,有的说,大象伯伯趴下来,让小白兔跳到它的背上去;有的说,大象伯伯用鼻子把小白兔送到背上去;还有的同学说,还是大象伯伯把小白兔送到小河的对岸比较安全。

在指导学生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一个比较合乎情理的编法。如编到大象跟大灰狼搏斗时,有的同学说,大象用脚踩死了大灰狼。有的同学则不同意这种编法,理由是:狼比较灵活,大象比较笨重,恐怕不易踩死狼。但大象的鼻子比较灵活,而且很有力量,还是编成用鼻子把大灰狼扔进小河里淹死了比较合理。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讨论,很快就把故事编成了。通过集体编写,大家感到只要开动脑筋,想得在理,编童话故事并不难。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他们分头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教师把同学们拿来的玩具经过搭配分给各个小组,让每个同学“各取所需”,边摆边编;童话故事编好后,就轮流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讲给大家听,请大家帮助修改、补充;最后再把自编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三、从编童话到讲童话

童话编好后,教师还要求学生一一当众讲,但不是照本宣科地讲,而是拿着玩具边摆边讲。教师还鼓励他们添枝加叶,尽量把童话故事讲得形象些、生动些。在哪些地方添枝加叶呢?教师一般要求他们从三个方面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是什么样子,什么装束打扮;二想你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景物或陈设;三想在不同的场合,你故事中“人物’’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再创造。讲过后,教师要求同学们进行评论,或指出其优缺点,或提出修改意见。讲得好的同学,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祝贺。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使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指导学生“摆玩具,编童话”,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仿”与“创”的关系。初编童话,往往有“套编”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正像学书法先临帖一样,学编童话也必须有一个摹仿的过程。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就能逐步摆脱

“套编”,从而编出富有创造性的童话故事来。

二是要处理好“摆”与“编”的关系。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虽有所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即使是他们的抽象思维,也往往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让学生一边摆玩具一边编童话,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从而把故事编得具体、生动些。反过来说,随着编的故事逐渐成型,学生又要不断地抽换或增减玩具,以调整、补充他故事中的角色或道具,从而使之更符合童话的故事情节。学生边摆边讲,就像是在演出童话木偶戏,学生自己是编剧,又是导演,同时还是解说员。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既演示又解说,就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其创作热情。

三是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读童话是吸收,编童话是倾吐。没有吸收就没有倾吐。因此,抓好童话故事的课外阅读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在指导阅读时,不光是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领略作者编写的思路和意图,从中受到启发,取得某些编故事的借鉴。在指导学生编好童话故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编故事时是怎么一步步想的,编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别人什么。学生通过亲自编写童话,又反过来提高了他们阅读童话的能力。

经常让学生讲自编的故事,还带来一个始料未及的效果,就是学生知道怎么复述了,过去学生复述课文就是背课文。通过讲故事的训练,学生懂得了怎么合理想象,怎么用说话的语气讲述,从而促进了复述能力的提高。

(原载《小学教学参考》,1989年第9期,与陈永美老师合写)

上一篇:教师课堂评价语解析 下一篇:紧扣关键词,妙“点”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