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艺术节再现上海文化码头绰约风姿

时间:2022-05-28 12:16:35

国际艺术节再现上海文化码头绰约风姿

11月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经历了9年的磨砺后,再现了上海文化码头的绰约风姿。

世界优秀文化汇总上海

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芬兰、日本、新加坡……一支支堪称世界一流的艺术团体,从世界各地,携着他们的文化,揣着他们的梦想,来到共同的目的地――中国上海。

从2002年起,上海国际艺术节设立“嘉宾国文化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称赞。2006年,墨西哥获得了上海国际艺术节“嘉宾国文化周”的举办权。新加坡也在2007年申请举办“嘉宾国文化周”。同时,在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经典匈牙利文化系列”和“激情西班牙文化年”。

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举办过“嘉宾国文化周”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埃及等。以国家的名义,举办文化周,带来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完整的、最具特点的、最优秀的文化。由此,世界优秀文化汇总上海。

文化之都指日可待

历史不可能完全恢复。再现文化码头,也与昔日有了不同。70年前的码头,停靠的多是江浙一带的小剧团、小戏班。今天的码头,祖国各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省市都在国际艺术节上展露一番。世界五大洲,从大国到小国,从富国到穷国,争相参与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码头,是国家性的、世界性的,这个码头承载的是中华乃至世界一流文化。2006年,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将《云南映象》送到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年,她又将一台藏族原生态歌舞《藏谜》带到上海。弹唱、说唱、拉伊、牧歌;踢踏舞、弦子舞、牦牛舞、锅庄舞;龙头琴、曼陀铃、达玛鼓、法号、骨号、陶笛、鹰笛……藏民族文化,一览无余。法国著名指挥家艾森巴赫和中国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首次在上海合作,成功演奏了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以及世界名曲《第一交响曲――巨人》。这个码头,是先进性的、一流性的。

这个码头托起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文明。过去的文化码头,其意义仅指:一个剧团的壮大,一个演员的走红。今天的文化码头,其意义就大多了:它利用这个平台,为民族文化走出去服务;它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推动原创文化发展;它让人民不出城门,共享世界文化成果;它提升市民审美能力,提高文明素养;它在于丰满这座城市,让她高雅起来、庄重起来。这个码头,缔造的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文明。也许,当文化“半壁江山”之誉重新归来时,这座城市也将成为世界文化之都。

上一篇:第八届艺术节呈现五大亮点 下一篇: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