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28 08:53:56

成才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摘 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改也在民族地区中小学全面实施。民族地区高职师范院校作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人才的摇篮,培养师范生各项技能应切合基础教育改革浪潮。文章将视角聚焦在新课改培养目标中的三个内容及其与信息素养的关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探讨民族地区高职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实施途径与把握原则。

关键词:成才;创新;终身学习;信息素养;民族地区

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目前有多种说法,而以下分析较为理性。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因此,信息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依靠信息素养技能,人们能够实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展开合作,进行有效的思维、研究、决策和问题求解,进行终身的持续学习与合作学习。信息素养的三个构成要素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道德。新课改培养目标中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一部分。

一、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

网络时代是知识大爆炸时代,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更新的信息所淘汰。常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以便他们在长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对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求解,进行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该报告提出了终身学习观:“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人们的基本生存方式,从信息素养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信息,“依靠信息素养技能,人们能够进行终身的持续学习与合作学习”。也有学者经过研究认为,“不论是从终身学习理论或学习本质,还是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来看,信息素养能力都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 信息素养能力作为终身学习理论内核具备充分必要条件”。

二、民族地区高职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紧迫性

创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手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如此迫切的需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纵观我国教育现状,创新是摆在大、中、小学校面前的共同难题。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也有可能起到抑制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素养有着紧密联系。梳理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和“创新”之间的联系,应该是“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等于拥有了创新的催化剂”,信息素养是创新型人才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偏低,一些民族地区师范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师傅”尚且如此,培养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创新能力谈何容易。因此,为了培养民族地区师范生终身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三、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利用相关专门学科教学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计算机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肩负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的重任。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应当从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的方方面面起到教育作用。虽然部分高校的此课因实验室配置的缺乏和落后而沦为理论偏重的学科,但信息素养教育终究应当是此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目标。一般专业的师范生,通过这两门公共课可以培养一定的信息素养。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师范生的专业学科和其他交叉学科中,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了解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多,所以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适当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经常为学生提供相关领域教学资源的关键字、下载网址、交流网址、筛选方法等,适当利用WebQuest网络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发现学习,掌握一定的本学科在线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当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3)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信息素养技能的培养也同样缺不了实践活动。除了以上两个途径,学校每一个部门、甚至社会其他相关机构,都应当为师范生创造更多与信息技能相关的实践活动机会。例如,学校计算机相关院系或者图书资料室可以定期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竞赛、计算机操作比赛、信息检索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比赛等,各个院系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可定期组织以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CAI课件、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参加这些各级各类的实践活动,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会起到巩固和促进作用。

四、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实施原则

(1)目标性原则。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也要整合。信息技术的选择与运用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能为了媒体选择上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复杂性而失去教学的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冲击后,现代师生观的重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例如,在WebQuest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探究方向和学习方法,合作进行探索、实践、交流,从中培养的信息素养能更好地支持未来人生中的终身学习和创新。

(3)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也是更为有效的经验。教学中,学生更喜欢上网检索资料、进行课题研究、动手做实验、听案例等形式。信息素养教育只有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丰富,让学生多获得“做的经验”和“直接经验”,再结合适当的理论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资源多样性原则。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较好遵循的一个原则。教学资源多样性,可以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范围等多方面体现。网络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很快,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教师掌握的知识也有可能不是最新最权威的。所以,首先,确立一种师生合作伙伴式的关系;其次,多样性地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来支持学生的学;最后,重视新的教学时空观。教学内容的形式和部分教学范围可以利用教材而不能局限于教材,适当拓展和提供教材以外的资源,让那些对某一部分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探索和实践。

总之,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技能,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不能仅靠一两门专门的学科,也不能仅靠一部分教师,应该是靠所有学科教育,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共同努力。而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领域输送更多利用良好的信息素养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让他们在中小学为更多新型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

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提高中学数学函数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下一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案例调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