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时间:2022-10-14 11:46:16

如何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一、存在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子女成才观和人才观仍存在陈旧的观念。

(一)“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成才观是教育的思想基础。

当前,许多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全面教育,片面理解教育的含义,把教育等同于智育,在“减负”呐喊声中忧心忡忡,担心一旦减负,孩子就会丧失上大学的机会,于是请家教、加小炉、学习上大搞满堂灌,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略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诚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家庭要求和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更是对的,可是一些家长未能看到孩子的智能特点,不善据才选路,急功近利,不顾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一味重压,势必导致负面影响,出现高分低能的孩子,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理,造成适得其反的悲剧。据报载:厦门大学一女生,上大学前,一切生活都由母亲亲自安排,远离家门后,因恋家而半途辍学,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二)忽视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各个环节是阻碍正确成才观的病根。

现阶段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过渡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在身心发展方面处于充满矛盾的不稳定期,在身体发育、成熟等生理变化中,伴随着心理的变化,要求独立、自尊心、好胜心强,既显得懂事又表现得幼稚,易受好的影响,但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易染恶习,而且情感和意志都很外显,常常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如此孩子在成才过程中常会出现消极现象。家长若无正确的辨识观,就很难驾驭这群生机又淘气的青少年。

(三)家长溺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儿女是家长的命根子,是希望,由于现代家庭经济丰厚,使得家长对子女生活要求产生随意性,对子女奉似皇帝、宠如珍宝,孩子衣食无忧,图乐安享,小小年纪,挥金如土,不知钱财来之不易,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家长又刻意讲排场、比阔气,有的家庭年年为孩子举行生日庆礼,消费颇丰,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心态,更严重的是许多家长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自私、任性、骄纵、脆弱等不良心态缺乏应有的敏感,致使孩子在认识上把这些生活态度视为理所当然。

(四)家庭与学校沟通不足是孩子劣质成才的软环境。

有些家长对教师家访置之不理,甚至抵触,加上对孩子了解不透,甚至孩子犯错误时也无视公理,姑息迁就,把孩子的胡作非为归咎于学校教育不力,认为学校管教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孩子“不好”是学校的责任。由此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两种矛盾:一是要求孩子长大“成龙成凤”与要求孩子学些适合自己的技能,能立足社会、服务于社会的观念的矛盾。二是鼓励孩子动手参加各种实际操作、学习各种实际技能与鼓励孩子考高分、考第一名观念的矛盾,这种相悖论表现了家长在新时期教育中依然存在封建性意识。

二、解决对策

(一)要正确指导家长认识和对待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是相信孩子,不要温室养花。别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行,事无巨细,一概包揽,应当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他充分的自信,让其经点风、晒点阳、受点苦。二是激励孩子,不要挫其锐气。未成熟的青少年身心是稚弱的,家长倘若对孩子弱小的行为横加指责,势必挫其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加以鼓励,增强其自信,就会更努力发奋,不断发展进步。三是磨炼孩子,不要断其恒心。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孩子做一些不太难的事,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且根据身心发展特点长期坚持让其在磨炼中增强自信心。

(二)要正确引导家长与教师的双向配合关注孩子成长。

如果家长不能理解教师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能配合教师教育运作,过高估量学生的成绩和心智,或者歪曲孩子的发展特点,一味追求升学作为成长的唯一标准,势必致使学生奋斗的固化和单纯,那么孩子的前途将是渺茫的,甚至迷失。因此,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把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成长的要求统一起来,充分认识“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要进一步帮助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

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应做到两个“坚持”、三个“加强”。坚持即一是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客服重智育、轻德育、美育的偏见;二是坚持物质满足和思想道德正确引导教育相结合的育儿观和成才观,克服片面重视长身体,忽视长知识、讲公理道德的错误。加强即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集体教育培养孩子协作精神和群体意识;二是加强基础道德教育。要对孩子加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孩子学会关心、交往、自理、自主,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融洽邻里关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以礼相待,以诚相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要引导家长重视言传身教,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的未来,要求每一位家长都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注重自身能力提高,提高自身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以自身健康言行影响下一代。清朝名仕郑板桥深谙家教之道,人为“富贵骄奢足以愚人,而勤俭朴素足以立志”,他在临终前留下遗训:“流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考祖宗,不算是好汉。”我们不妨借古人之言鉴己与后代子孙共勉。

上一篇: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幼儿园组织与管理教学对高职幼师生职业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