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时间:2022-05-28 08:49:11

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摘 要: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科学。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让科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看到科学,接触到科学,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获得真正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有效;导入新知;诱发探究;贯通过程;催化情商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生活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越是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以及理解起来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参与。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科学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世界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与利用。设计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活动情境,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生活化,把科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一、简洁的生活情景导入新知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情境,如果学生看不到课题与生活的关系,就无法形成高水平的学习动机,也就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欲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进而对科学课堂产生亲切感、眷恋感。因此,每次上课用生活例子引入课题成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个惯例。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一节时,上课伊始,我拿出从市场上买来的两个直径为8厘米左右的塑料吸盘给同学们看,并逐个试验,证明没有胶水之类的东西,然后叫一位同学把它们贴紧在一起,问:“谁能把它们拉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我能!”我先让几个女同学上来拉,结果不用说了。这时,男同学发话了:“女同学没力气,我们男的一定行!”“好呀,力气大的都上来试试吧!”结果连班内的几个“大力士”都拉得面红耳赤也拉不开。这一来,全班沸腾了。

在学习“溶解”一节时,我提出:“现在很口渴,想泡一杯果珍来解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我快一点喝到这杯糖水?”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我献上了计策:“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用热水来泡。”……

在学习“神奇的激素”一节时,带上一盆长势不对称的盆栽木本花,让学生猜:“我家的窗台在哪个方位?”“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在热闹之余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二、恰当的生活情景诱发探究

学习科学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的记忆与模仿。《新课程标准》创导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科学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并发展的,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情境为之提供素材与支持。学生借助教学情境中提供的素材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在许多情况下,教学情境与探究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在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密切联系、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学习有关的主题内容,并逐渐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刚好是上午第一节,我一进教室就展开调查:早餐吃了吗?分组回答后我当即取出刚从食堂买来的两个肉包子,并倒上一杯开水,请未吃早餐的同学把这两个肉包吃下去。当他津津有味地吃下去后,我突然抛出问题:肉包子中有哪些营养素?两个肉包现在“旅游”到何处了?它们是如何“旅游”的呢?此问如导火线,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体验,教室顿时一片讨论热潮。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板书:肉包子的消化和吸收?尤其是这个问号画得很大,而且是彩色的。于是学生情绪高涨地围绕着这外主题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在惯性教学中,我用摄像机拍摄公共汽车中的人在启动和刹车时的后仰和前倾的情景放给学生看,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有过相同体验,所以很容易提出假设: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并能利用这一假设去解释类似的现象,最后归纳出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的结论。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直接推出物体具有惯性并把惯性概念强加给学生的枯燥无味,使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符合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知规律,教学效能当然有较大提升。

三、合适的生活情景贯通过程

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例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大家知道菜场上小贩用的杆秤,他们通过一些手段来达到短斤缺两赚起黑心钱的目的,如果是你被骗了,你是否知道呢?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议论纷纷,但就是不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接着,我用实际的杆秤演示给学生看,称同一个物体的质量,用两个质量不同的秤砣去测量,结果是质量小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大。并指出,小贩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谋取黑心钱的,这是为什么?如果同学们掌握了杠杆平衡的条件,那这个问题可是小菜一碟。在接下来的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研究中,学生探究情绪高涨,在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还主动分析上述问题的学习情景。

在《传染病》这节教学时,设计这样一段情境(让一位学生配合教师表演“老同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公共场所我遇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老同学,当时我面对着她愣住了,我简直不敢相信,用手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才叫了一声“老同学”,这时我们的手已紧紧地握在一起,异口同声地说:“走!去茶馆坐一坐!”根据这段情景提问:从传播途径分析可能会得哪些传染病?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这时同学们的兴趣、热情高涨,课堂也成了讨论式、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在讨论和争论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体验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上一篇:引入生活英语,活跃英语课堂 下一篇:新目标英语八(上)Unit1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