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读起来

时间:2022-10-14 08:50:13

让学生读起来

摘 要: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文,笔者采用了引导示范、活动激励等方法,让学生能克服障碍,自信地读起来,这是上好古诗文鉴赏课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文学积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关键词:朗读;引导示范;激励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如人教版必修2中屈原的《离骚》(节选)字数虽不多,但因为生僻字繁多,语句生涩难懂,学生们是谈学色变。

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去感悟诗人的情怀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读熟了,学生才能去解读作品,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早自习时,我先费心导入:屈原,楚国大夫,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对作品及作者的精要介绍,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兴趣。为了在教室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还抛出诱饵――读书认真的学生,奖励小小说一本。学生一听,精神一振,顿时,教室里是“蛙声一片”,好不热闹。可没过2分钟,琅琅读书声渐渐稀落下来,又过了30秒,教室里读书声全无,不少同学开始讲闲话了。

这时,我心里燃起一团火:不读,怎行?走近学生俯下身来,我了解到因为生字太多,语句难懂,学生没有耐性读下去。于是,我让学生们静下来,自己深情而流畅地高声朗读了一遍。听完后,有几个学生开始小声地模仿我读起来。我趁热打铁,领着学生一句一句地读。经过范读和领读之后,学生自读的劲头又上来了,听着教室里一阵阵的读书声,我欣慰地笑了――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一节课,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今天早自习,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作品。首先,请田青山同学试着读一遍。”田青山慢腾腾地站起身,脸红红的,捧着书,小声地读起来。前面几句还顺畅,可后面不断地回读,甚至读错字,读得磕磕巴巴。好容易等他读完,我有点气恼,转念一想,让一名读书较好的女生试试。“青山同学读得不够流畅,下去还要多用心读。下面,请李毅同学试试。”但听李毅同学的朗读,让我不禁想起姗姗学步的孩子,在原本平坦的道路上走得艰难而曲折。

这时,我明白了早自习读书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呢?

活动,只有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我提议:“咱们这节课开展一个活动――看谁读得快。”这时,很多同学抬起头来。我继续说:“10分钟后,全班6个语文学习小组,按读得最快最流畅、最整齐响亮的标准,前三名各奖小组积分5分,其他小组各奖1分,好不好?”“好!”教室里顿时书声沸腾。不知不觉,热闹的10分钟很快结束了。我敲着讲台喊道:“好,时间到。pk赛现在开始。”6个小组都群情激扬,不甘示弱。读者专注,听者投入。

最终“谁与争锋”小组取得了最好的成绩,用时最短――2分21秒,“我心飞扬”组、“永不言败”组分列第二和第三。我大声宣布比赛的成绩,提议其他小组向优秀的小组学习。这时,有不少同学在下面嘀咕:“哼,这成绩算什么,我能两分钟读完呢。”“嗯,要不是有同学拖了全组的后腿,我们肯定能第一。”“的确,不服。这,不公平。”

我听了,一笑:“是不是有同学不服啊?那行,我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进行第二轮――个人pk赛,冠军奖励《论语译注》一本。”“首先,我们用掌声邀请‘谁与争锋’组的代表李蓉同学朗读。”教室里随即又刮起了一股读书旋风,不,应该是一阵阵“哒哒哒”的机关枪声……最后,“七心合力”组的杨川婷同学脱颖而出,字正腔圆,清晰流畅,用时仅1分45秒。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啊!在大家的一片赞叹声和掌声中,激动得脸颊红红的杨川婷走上讲台,双手接过了奖品――一本《论语译注》。

看到同学们的兴致如此高,我也兴致大发说:“同学们,想不想看老师用多少时间来读完全篇?”“想!”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声震教室。“好!”我清一清嗓子,深吸一口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只觉得《离骚》诗句似乎没经过大脑,从我的嘴里流了出来,清晰而响亮。突然,两个计时的同学齐声高呼:“1分32秒!”“真的?!”教室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老师为什么会读得最快呢?”

“是老师读得多。”

“那么,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多读,争取超过老师,我们下次再PK,好不好?”

“好!”教室里喊声如雷。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一门艺术,通过朗读背诵,文章的语感脉络、作者的情感意趣、语言的节奏韵律,就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所以,让学生读起来吧!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南闸中学)

上一篇:从《荷塘月色》中抓写作方法 下一篇:胸有丘壑 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