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发展的价值导向解读济南古城区改造

时间:2022-05-27 09:24:13

从城市发展的价值导向解读济南古城区改造

摘 要:《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是一本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完全批判的书,本文从自发与规划、混合与单一、密集与开放等重要思想方面,论述了城市发展的价值导向。特别是针对济南古城区改造,提出了关注规划设计背后的社会精神,人文主义关怀才真正使城市有生命、有感情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自发;混合;密集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其人其书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本书是对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彻底。雅各布斯从规划的鼻祖——霍华德开的田园城市始批判,接着是格迪斯、柯布西耶花园城市、城市美化运动,最后是“现在的城市改造法律的修改”(美国60年代)。这样,我们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根基就受到了激励的冲击,我们开始怀疑自己也是被蒙蔽的那一个。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一名新闻记者,雅各布凭借敏感的观察力,和对大城市生活的热情参与,清楚地认识到政府对其街区以及她周围的街区原本祥和的生活所带来的大规模破坏。她用她的热情、悲悯和激昂向传统的城市规划观念开战,旗帜鲜明地与“现代城市规划”唱反调。

二、重要思想

(一)自发与规划

内部活力是大城市最重要的生长源泉。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和无机体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其“内力”,大城市健康发展的源泉都应该主要的来源于经过了良好的合理的制度组织从而生发的内部力量,而不应该是另外的外部力量。健康的内部结构对于大城市来说非常重要。

街道的安全和活力等等都应该源于其内部建立了良好的“监视网”,其实是一种由具有主人公精神的常驻居民作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强有力的、合理组织的并且依靠了个体自身能力的公共关系网。它不仅能维持街区内部的稳定可靠,其自发性还能感化来到这里的陌生人。

“街头芭蕾”描述的是很多专业规划师看不到的东西,只有这个街区的人才能感受那些琐碎武器的感动。比如老城南的煎饼店,比如小巷内擦肩而过的侧身,比如阳光投射在老房子屋檐投射的曲折的阴影,比如晚饭时间邻居端着饭碗的闲聊。这一切对于老城居民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只有这种自发的活动才能让他们所感受到的城市温度,反过来才能给社区的交往场所带来活力与恩惠。(二)混合与单一

一批满怀激情地忠于霍华德和格迪斯,又颇具影响力的人,打着“非中心主义者”的旗号,回避大城市的现实问题。想要将大城市稀疏化,将其中的企业和人口驱散到小型的、分类隔离的城中去,以形成功能分区明确的城区。重新分布静态人口,使每个城区成为一个自足的“孤岛”。现行的规划理论呼吁清除贫民区,针对平民区和里面的居住者完全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想用这种家长式的作风彻底划清贫民区与非平民区的界限。

而雅各布斯认为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产物,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人的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甚至口味又都千差万别。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城市都需要尽可能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支持的功用的多样性 ,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里城市的多样性在老城区获得集中的体现。老城区的多样性通常在改建保护之后就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氛围。对于城市而言正是这种看似带来混乱与对立的多样性才使城市能够成为了在适应了原始的混乱的后新的因素的孵化器,成为了一种能够区别于其他的有历史发展的地方。

针对衰败的大城市中心,她又进一步提出,挽救现代城市的首要措施是必须认识到城市的多样性与传统空间的混合利用之间的相互支持。在这一点上,书中还提出了著名的四点补救措施: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从而产生复杂的需求;增加沿街的小店铺从而增加街道的活动;减小街块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针对我国旧城改造的现状,这四点建议至今还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对于分离式的分区,她大胆地提出,一个单一用途与另一个单一用途组成的交界真空带往往窝藏着破坏力的街区。因为它没有人气,无人问津。因此,就需要两边的功能“交叉使用”,提高使用率,动用尽可能多的城市各种因素来形成一个活跃的、混合的区域。活力和健康的来源不是“相同”,而恰恰是“不同”,复杂性产生健康的多样性,从而激发自身活力。就像内脏系统和任何有机系统,正是因为不同元素之间的协作和“交叉使用”从而真正的达到了内在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密集与开放

在城市规划的正统理论中,街区的空场地无一例外的受到神秘地推崇。他们习惯自我安慰,绿地会比街区产生更多的新鲜空气,公园乃是房产的安稳剂,社区的福地。本着数量就是质量的目标,在开敞公园上投资大把金钱,大型休憩玩乐场地和住宅摊不计其数。因此,需要大尺度的街区来承载这样的开敞公园,人们在互相独立的地域内自给自足。他们企图从那些节奏缓慢的乡村中或者是那些单纯的、自然状态尚未消失的地方寻找解救城市的良药或许会让人悠然生气一种浪漫情怀。

雅各布斯则将城市视作是一个通过聚合、密集、综合和高度多样性来拥有了乡村所不具备的强大能力的自然地进化的产物。城市是进化的自然,而不是反自然。城市的问题只能够依靠向前的进化来解决,而不能够依靠幻想退回到前城市时代来解决。或者可以称之为积极的城市主义者。她眼中的大城市的力量是“庞大的财富,巨大的生产能力,支持和使用这些东西的人才的有序的聚集。”

这是一种主张保持小尺度的街区和街道上的各种小店铺,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人们相互见面的机会,从而增强街道的安全感。短小而频繁的街道的价值还体现在,它们可以让城市街区的使用者拥有内在有机的交叉使用。

但是,我们面对的是大都市和大都市人口这样一个事实,而且人口会变得更庞大,所以我们要把集中的人口当做一种资源,用的智慧开创一个真实的城市生活。集聚的人口代表了丰富无比的差异性和可能性,他们激活城市的价值是独一无二,不可预见的。

三、济南古城演进的解读

当我们此刻咀嚼着这位妇人的唠叨时,会发现我们的很多城市今天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也如同美国当年所经历的一样:以济南为例,济南古城原本有着“山、泉、湖、河、城”的整体风貌,形成“一城、一湖、一环”的空间格局,更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生活氛围,然而近几年来,除了几处不是特别清澈的池子,几条窄而深的巷道,没有留下其他深刻的印象。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一些现代小区, 都配备训练有素的24小时保安监管,小区城堡里面是绝对的安全,原本居民对于街区的责任感被每月按时缴纳的物业费买断。汽车霸占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为自行车、行人预留的空间则越来越少,每个人都被禁锢在街道中小小的铁盒子中,交流只是鸣笛或转向灯。为此,市政府也对老城区功能高度集中、人口和建筑密度较高的地区定下了“中疏”的策略,以控制人口容量和建筑容量,疏解老城区功能和交通,增加绿地、开敞空间和服务设施,提升老城区整体环境和城市功能。

雅各布书中始终强调的是大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 “多样性”,必须支持多样性,不论在哪一个层面上。因为多样性大城市才真正成为一个复杂系统,其生命性来源于其各个多样的因素之间的网状的联系,使其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政府将老城人口由每平方公里将近3万人降到2.5万人以下目的是为了缓解老城压力,提高老城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是迁出的过程是否能维持原本的人口多样性比例呢?人口的多样性包括陌生人和原住民,穷人和富人,老人和孩子等。维系一个城市的文脉的重要因素在于能够维持一定比例的常住人口来形成的对于街区的主人公感情。而一个真正健康的社区则同时必须有着足够比例的”陌生人”,他们给街区带了来新鲜、带来了新的机会、带来了发展的可能,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同时,街区的构成还可以从产业角度考虑,所谓“首要功能”和“辅助功能”,应该充分合理的具有着混合的多样性。这两种功能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东西。老城区是否只适合发展居住和旅游两项功能并非定论。城区功能的完整才会形成所谓的内在活力,而不是作为整个城市中功能单一的附属区域。内在的活力将会带动老城区自主发展,避免老城区走向病态的被动发展,最终成为整个城市发展的拖油瓶。

雅各布书中还指出交通拥堵不是汽车多而引起的,而是城市规划将许多区域生硬地隔离开来,让人们不得不依赖汽车。许多城市目前看来也有生硬的阻隔,繁复的商业旅游打乱了原本老城区生活的流线和秩序。历史的痕迹被打断,扭曲最终完全改变。

另外,个人认为 在大城市的街道两边,最令人赞赏和最使人赏心悦目的景致之一是那些经过匠心独运的改造而形成新用途的旧建筑。 城市里的新建筑的经济价值足可以由别的东西,如花费更多建设资金来代替的。但是,旧建筑是不能随意取代的。这种价值是由时间形成的。这种多样性需要的经济必要条件对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街区而言,只能继承,并在日后的岁月里持续下去。

因此,在我看来,是否可以考虑试用一下雅各布的理论。首先,要重点造就几条生动有趣的街道。其次,在古城区区内尽可能地促成具有这种特性的街道网。然后,将公园、广场、旧建筑和公共建筑作为街道特性的一部分来使用,从而强化街道用途的多样化,并将这些用途紧密地编织在一起。最后,要突出一些地域功能身份,这些地方应大到足够作为地区来运行,甚至可以加建一些集居住、办公、商业、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以减缓交通压力,激发内在活力。

除非是生活在地图里,没有多少人会认同一个抽象叫做地区的地方,更不会表现出关心。而应该因为亲切感,信赖感,趣味感而被吸引。城市是由建筑和人组成的,人才是城市的主角。关注规划设计其背后的社会精神,人文主义关怀才真正使城市有了生命,有了感情。

参考文献:

1简·雅各布思,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 2005:5.

2何佳,老建筑的“效用”—读《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建筑与环境》,2011,(01).

3刘妤,城市广场的生命力—读《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后的思考,《华中建筑》,2010,(10).

上一篇:城市基础设施问题探讨 下一篇:浅谈地震遗址公园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