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

时间:2022-05-27 03:31:49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与音乐教学整合,有利于音乐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是音乐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训练,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使音乐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环境,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提前放一段旋律优美或者是活泼的音乐,使学生感到进入音乐世界,与周围环境很快融为一体。为提高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如在讲《走进音乐剧》一课时,我先用同学们熟悉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孤独的牧羊人》的视频导入,一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之后,讲授音乐剧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及它的起源与发展,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形象、深刻的掌握有关音乐剧的知识。而且,音乐剧中大量的舞蹈场面和美轮美奂的舞台,没有视频和图片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

二、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画,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就为音乐课堂创设了一个审美气氛与情境。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鲜艳的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突出的文字说明,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利用计算机对音乐的声音进行数码采集、编辑处理,使"看"和"听"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处于一种声、韵、义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才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欣赏音乐后,引导他们动脑思考,这是一首什么情绪的音乐?什么节拍?什么速度?歌中唱出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准确的内心节奏,音高的结合,即内心听觉。没有正确、敏锐的内心听觉,就不可能理解音乐。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根据不同的歌曲或者乐曲,充分利用图片、音乐、动画,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画面,听歌曲或乐曲,想曲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想曲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想曲子的情绪是欢快、优美还是深沉、悲伤。每首作品产生的音响效果不一样,反应的情绪也就不一样,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多听、多看、多联想,在想中感知作品美的蕴含,在想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想中引发心灵的火花。在想中充分理解音乐。

四、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表现音乐。

表现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清晰地了解歌曲或乐曲,是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充分地欣赏了音乐后,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使之极大地调动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表现歌曲的欲望。并通过对歌曲的深入理解,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例如:在音乐剧《猫》中,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所传递的真情,深深的感动了学生们。演唱者身份的变化,音色的变化,表达的情感的变化,每一次的演唱都带给我们不同的情绪体验。当第二次出现《回忆》时,学生们不自觉的跟着哼唱起来。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课件不是电影,一放到底,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尽量使用交互性课件,在教学时,不一定非得按课件的程序死板教条地执行,毕竟电脑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恰当运用多媒体,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不当,反而浪费看宝贵的教育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整合,使音乐课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下一篇:试析小学美术课堂手工制作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