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时间:2022-05-27 01:54:49

浅谈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摘 要:在数学课本编排中,“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分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学生从学习“整数”到认识“分数”,是数学概念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扎实教好本单元就为第二阶段系统学习分数知识打下前期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小数概念的学习。

关键词: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思维情境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笔者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谈两点认识。

一、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几分之几”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两大部分。由于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表达形式以及运算规则等与学生已经学过的整数有关知识有明显的差异,极少涉及前期知识基础,而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又影响深远,因此,新教材依据儿童的认识规律,注重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感性经验。教材通过大量学生熟知的事例和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的“平均分”,具体描述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对分数的产生过程有直接的了解,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进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在折一折、比一比、涂颜色等学习活动中充分感知,不断积累感性经验,强化平均分意识。在充分的直观和操作中让学生逐渐悟出:“分数”是由“分”而产生的一种数,“分”必须是“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这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

从具体事例到图形再到语言描述,这一过程使学生建立起来的分数概念是准确完整的,它离不开初步的抽象和概括,只是抽象概括的基础是联系具体的事例和图形,这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

本单元应落实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知道整体“1”所表示的含义,会联系具体事例和形体直观描述分数的意义。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地读、写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某一部分;能说出几分之几包含几个几分之一;能在线段或数轴上正确标出分数。

4.会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或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创设思维情境,确切理解数理

数理教学要建立在具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

1.抓住等分整体“1”的关键点,提纲挈领

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产生的,不谈平均分就无从谈分数。因此,要强化等分意识,要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等分整体“1”。要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领会等分的实质。如,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就会有无数种分法。

要使学生认识到,抓住了“平均分”,虽然分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每一份的大小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2.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疑激思

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以一个故事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如1,2,3…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解决的问题,小东就遇到这样的情况,看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谁能帮小东妈妈作个决定。这是中秋之夜的事了,那天小东和妹妹吃完饭,洗完澡就到院子里等着妈妈拿月饼给他们吃。可是等到八点多,妈妈却只拿了一个月饼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很想吃月饼?但必须先回答妈妈的问题,只有答对了的聪明孩子才能吃月饼。如果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们,每人分几块?(2块)如果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们,每人分几块?(1块)但是,现在妈妈这里只有1块月饼,要把它平均分给你们,每人分几块?(半块)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这样从整数不够用而引进分数,符合数的扩展规律。在这种背景下来认识几分之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分数的产生来源于客观实际需要。

3.抓住操作与表达的结合点,以说促思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教学时要注意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说怎样操作、说观察结果、说思考过程。教师把一张长方形纸再对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说:“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强调平均分),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四分之一,用分数■来表示。接着让学生判断:“把一张长方形纸分成五份,每份是它的五分之一,用分数■来表示。”指名检查,并说明原因(如果没有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再如,在计算1-■时,指导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模型说出:“1可以平均分成8份,用分数来表示,8个■,减去3个■,还剩5个■。”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促进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表述完整的数学语言。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思维情境,有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数理,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靖靖城中心小学)

上一篇:实施分组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冀教版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