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新生儿家庭访视(二)

时间:2022-05-27 01:44:05

全科医生新生儿家庭访视(二)

临床常用的原始反射名称及检测方法

在婴儿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有许多暂时性反射,这些反射在出生后就存在,随后在一定的年龄段逐渐被更成熟的主动运动所代替而消失,这些反射就称为原始反射。

若这些反射不能按时出现,或不随年龄的增长及时消退,或已经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或两侧明显不对称,都说明有神经系统异常。

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 检查方法:将手指放在新生儿两唇间或口内,则引起吸吮动作,此为吸吮反射。轻触口角或颊部则新生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唇噘起,此为觅食反射。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在新生儿是生理现象,出生后4个月开始,反射减弱而代以自主进食动作,最晚7个月消失。

握持反射 检查方法:医生将示指由尺侧插入婴儿掌心,轻压其掌心,则婴儿各手指呈屈曲状抓握,若此时将其两手向上牵拉,足月儿可屈肘,上身举离床面,此为握持反射。新生儿即有此反射,正常婴儿在2~3个月后此反射逐渐消退,代之以有意识的握物。

拥抱反射 检查方法:将小儿放置于仰卧位,拉小儿双手使躯体慢慢升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引起颈部的突然活动,婴儿表现为上肢伸直、外展,下肢伸直(但不经常出现),同时躯干及手指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内收,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有时伴有啼哭,此为拥抱反射。检查此反射时,头要放置正中位。新生儿即有此反射,出生后3~6个月此反射消退。

迈步反射 检查方法:医生用双手托住腋下,扶其躯干并略向前倾,使一侧足底踏在桌面上,可引起该侧下肢屈曲然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的动作。出生即有此反射,5~6周后减弱,3个月后消失。

非对称性颈肢反射 检查方法:婴儿仰卧,将其头转向一侧90°,结果与颜面同侧(贴近床面)的上下肢伸直,枕部侧的上下肢屈曲,此为非对称性颈肢反射。本反射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但2~4个月最明显,6个月内可引出为正常。6个月后仍不消退为异常。

交叉伸展反射 检查方法:婴儿仰卧,扶一侧下肢膝部使其伸直,刺激足底,对侧下肢出现屈曲,然后伸直,再内收,此反射为交叉伸展反射。分别检查两下肢,正常情况下应对称。出生后即出现此反射,2个月后逐渐减退,6个月后仍存在为异常。

原始反射异常(消失/持续存在)的临床意义及新生儿和婴儿神经反射出现和消退的年龄,见表1。

发现下列情况建议向上级医院转诊

体温>38.5℃或物理降温4小时无效或体温<35℃或不吃奶。

呼吸频率过快,>60次/分或出现呼吸暂停者。

皮肤咖啡牛奶斑数量>6个,大小>0.5 cm。

眼睛瞳孔发白,怀疑先天性白内障,且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

眼睛分泌物过多。

若外耳畸形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

若口腔畸形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

若颈部包块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

若胸廓畸形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

当闻及心脏杂音或(和)呼吸音异常。

有肝或(和)脾肿大,无法解释和处理的腹胀。

若出生后即不能自然排便,且腹胀严重,常伴有呕吐。

若外生殖器或畸形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治疗。

外阴颜色异常,怀疑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两侧臀皱纹和大腿皮纹不对称,腹股沟纹深而位高,患肢较短或双侧脱位者,会增宽,临床以Ortolani手法检查阳性。

若脊柱畸形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

初次发现新生儿四肢畸形,应给予转诊建议。

新生儿双手不呈握拳状。

双侧上、下肢活动不对称。

无法引出握持反射。

发现以下任何危险体征时应立即转诊

新生儿呼吸急促(>60次/分)。

严重胸凹陷。

嗜睡或昏迷。

惊厥。

囟门凸起。

母乳喂养差。

大便带血。

预防用药

预防婴儿佝偻病,对采取各类喂养方式的新生儿均应在15天时开始口服维生素D,400~500 IU/日,若进食奶类中的钙量未达到300 mg/日,可加服钙至300 mg。未补充维生素K的新生儿,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一次性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 mg,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性出血。

上一篇:肥胖诊断指标的选择和防治 下一篇:科学评估冠心病以及避免诊治误区是合理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