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的优化整合

时间:2022-05-27 01:37:39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的优化整合

新的教学理念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于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新课程中也提出了要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的理念,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强调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独特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这些理念将要求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开展将信息技术资源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下面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认识。

一、 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时

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正处于逐步提高的过程,好的情境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教学内容和科学探究上。初中物理每节开始都有引入新课的事例和对话等,提出了本节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若平铺直叙的引入,学生兴趣不会很大,而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以激情引入课题内容,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入新课时,为了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利用多媒体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字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弄清原委不罢休的状态,有意注意就会长期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上。

二、 需要模拟物理实验时

物理实验,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归纳得出结论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有些实验,由于过程太快或太慢,可见度不大,学生难以观察得出结论;有些实验受条件限制,无法完成。信息技术在此领域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如在《动能 势能 机械能》一节教学中,“活动”――观察摆球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活动的目的是要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本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观察出摆球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常规实物实验过程比较快,学生不易观察出这个现象,这时若及时切入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将运动的过程放慢,则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三、 需要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时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具体形象”的成份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许多物理知识不仅仅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象涉及到一些宏观或微观的自然现象和高科技的现代物理知识时,就不能用演示实验来展示。如果靠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述物理事实和现象,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又常常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固执已见,怀疑一切,他们对教学的内容因为不明白,所以短时间内持不相信态度,所以在课堂上知识就难以掌握。此时若能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宏观或微观的现象,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内容,你直接说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学生疑惑,不能接受。但你若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能观察出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出现了阴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拟得具体、形象,学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识就会牢记而不忘。

四、 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进行优化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尤其对初中这一类年龄偏小的学生,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投影等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具有吸引力。以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处理,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事物的本质。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实验,这类软件的意义更为重要。它能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明白了。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教学信息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五、 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时

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信息技术正好可发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多媒体对感官的刺激性,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多方面、多兴奋中心的刺激,达到培养兴趣、增强记忆、加深理解的目的。但具体使用过程中,绝对不要将课本上的习题搬家或是利用大容量的特点搞“题海战术”。而应采用适宜的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物理现象,并利用其交互性,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如在“惯性?”的复习检测中,可设计一题:先切入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资的动画,再闪现:“飞机投掷救灾物资为什么要提前投掷的问题”。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回答。对将惯性知识用于实际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再看飞机在目标上空投掷物资产生后果的动画。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促进学生提问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