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倾听花开的声音

时间:2022-05-27 12:07:39

回归生活,倾听花开的声音

明朝大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知行合一”。这一理论深深地影响了一个年轻的教师,他以此作为自己终身行为准则,并就此改名为“陶行知”。他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王守仁的思想,提出了“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果”。在这样一脉相承的哲学思想中,孕育出了一颗在中国教育史上熠熠闪烁的明珠――“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曾经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习作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语言情感才会真实细腻。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那如何才能打开“生活”这扇大门,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呢?

一、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以及社会,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学完《塞北江南》后,我要求学生写我们的家乡。一节课的时间,很多学生没有写出一个字。我问学生,他们说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当机立断,带孩子们出去看看我们的家乡。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孩子们兴奋极了,抢着给我说他们看到的东西。我问孩子们:“能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回到教室后,所有的孩子都开始动笔了。虽然孩子们的文笔是那么的稚嫩,内容有些凌乱,但我从孩子们的习作中看到了他们闪闪发亮的眼睛。实践证明:带学生走出课堂,发现生活的美好是培养孩子习作兴趣的好办法。

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总是一句话:多阅读,多摘抄,多积累。我教过一些读书笔记做得相当认真的孩子,打开精美的笔记封面,里面是一个个优美句子和大量的归类成语,可谓“妙词佳句大荟萃”。按说这样的学生作文应当很棒,但是当你打开作文本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读书笔记上的那些语句并没有出现在他的作文中。是什么原因让“积累”失去了它的作用?怎样让那些在大脑中“沉睡”的词汇“苏醒”呢?我们知道:好的文章是内心自然地流露,甚至觉得不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真实的情感和真切的感受,是学生作文中最珍贵的。正如叶老所说,作文是“我手写我心”。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因此,我鼓励学生写日记,日记不计较长短,但不允许瞎编乱造,要写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作为一个正常的学生,心里都蓄积着一种不吐不快的话,或喜或悲,或哀或乐。让他们把这些话写出来,大多是情真意切的文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被公认的“差生”一旦说起心里话,也可以是滔滔不绝。因为“差生”较其他同学在情感上受到的刺激更大,生活中遭到的“冷眼”更多;老师的埋怨,家长的责备,同学的歧视……总之,他们心灵深处郁结着不吐不快的“情结”。其情感之门一旦打开,往往能写出十分感人甚至催人泪下的文章。而当公认的“差生”都写出了好文章,还有谁会怀疑自己不是写作文的料呢?

有一次,我正在上课,看到最后一桌的张晓贝正在忙碌着,不知道在写什么,看起来挺专注。我示意大家不要出声,悄悄走过去一下子抽走了他的稿纸。他紧张极了,脸涨得通红。因为是正在上课,我并没有过多地批评他,也没有看他在稿纸上写了什么,让他坐下后我就开始继续上课了。下课了,回到办公室我才认真看他在稿纸上写什么。竟然是一封情书!其实,严格意义上,这还不算情书,只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孩子的内心独白。“你肯定没有注意过我吧?是的,一定是这样的。因为我学习不好,上课从来不回答问题,还经常惹老师生气。你却不一样,你学习好,而且喜欢帮助别人,大家都喜欢你。我注意你很久了,从你进这个班的第一天我就记住你了。你总是扎着一个马尾巴,走路一甩一甩的,看着特别精神。你和

其他女孩不一样,你从来不骂人,也不会到老师那告状……”我有点惊奇了,这是他写的吗?他能写这么好的句子吗?我把他叫到我的跟前,第一句话就是问他:“这是你写的吗?”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老实回答:“是的。”一副要杀要剐随你的样子。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上课写这些东西不对的,而是表扬他语句很通顺。他的表情放松了,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他在作文中也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后我才委婉地批评他这样对自己不好,也会影响别人的学习。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它包罗万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写好作文的又一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就是以自己为对象,积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感受。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它教给你的知识有很多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做到用心的热度来温一温生活,作文也就会成为学生十分愿意做的事情。陶行知说:“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总之,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用作文反映生活。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写作技能训练的弊病,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构建生活作文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好作文。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城关镇西华小学)

上一篇:谈发散性思维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