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时间:2022-10-24 07:06:26

大中型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大中型颅咽管瘤显微外科切除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术前激素替代疗法,手术主要采用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从鞍区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术后严密观测患者的意识,尿量和血电解质,及时治疗。结果 患者显微镜下肿块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中放置Ommya囊4例,术后发生尿崩症13例,发生电解质紊乱11例,发生体温失衡5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4例复发。结论 术前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术中细致的操作应用及必要的辅助措施,术后积极处理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翼点入路; 显微技术

作者单位:16100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脑外分院

颅咽管瘤常置于下丘脑,视神经和视交叉等重要功能区。同时因手术视野狭小,术后并发症重、多,使肿瘤全切除困难。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笔者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中型颅咽管瘤15例,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例大型颅咽管瘤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8~63岁,平均40.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视野改变13例,头痛10例,月经紊乱2例,多饮多尿4例,抽搐1例,走路不稳1例。病程最短15 d,最长10年。

1.2 辅助检查 术前均行头颅CT和MRI检查,肿瘤位于鞍上8例,位于鞍上向鞍旁生长8例,位于鞍内鞍上3例;肿瘤钙化6例,无钙化9例。肿瘤直径4.0~7.5 cm,平均5.6 cm。

1.3 手术方法 术前激素替代疗法,术前常规口服地塞米松0.75 mg,3~5 d。术中采用翼点入路,利用鞍区的四个解剖间隙来切除。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池与颈内动脉及视交叉池,显露鞍区结构与病变。根据肿瘤的发展方向与垂体柄或下丘脑的关系,选择合适的间隙进行探查。先作瘤内切除,使瘤壁塌陷而与周围组织结构脱离开,从而获得手术操作空间;然后持续牵引瘤壁,直视下将瘤壁与周围组织分离,术中注意辨认和保护垂体柄、下丘脑;分块将肿瘤切除。囊性肿瘤术中发现肿瘤与周围结构粘连紧密,尤其与下丘脑关系密切,不要追求全切肿瘤。可以部分切除肿瘤后囊腔内放置Ommya囊引流管,储液端放置皮下。

2 结果

显微镜下肿块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中放置Ommya囊4例。术后发生尿崩症13例,发生电解质紊乱11例。发生体温失衡5例,1例老年男患术后离子紊乱心跳骤停死亡。术后病理证实均为颅咽管瘤。随访6个月~5年,平均2.6 年,4例复发,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颅咽管瘤(eraniopharyngioma)是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5%,为先天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少年。肿瘤常侵犯视路、下丘脑、三脑室、丘脑纹状体、体及边缘系统等结构,与视交叉、颈内动脉、下丘脑、垂体柄以及垂体等重要结构有密切关系。肿瘤多为囊性,囊液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内含胆固醇结晶。有学者[1]将颅咽管瘤按照大小进行分类,小型≤4 cm,中型4~7 cm,大型≥7 cm。大中型颅咽管瘤由于与周围组织关系更为密切,所以治疗难度较大。术后极易复发,部分切除者,复发率几乎达到100%[2]。全切除虽可降低复发率,但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长期以来神经外科界对此一直有争议。

3.1 手术方式的讨论 术前全面的内分泌检查,高质量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类型并确定手术入路。借助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咽管瘤主要的手术入路有经额下、经颞下、经胼胝体、经翼点和经蝶窦等[2,3]。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生长方向、与邻近神经血管的关系、是否存在囊性变及瘤腔的大小、肿瘤实性和囊性成分的构成。手术入路的选择应以最小的损伤和最大限度显露肿瘤为主要原则。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并且应用翼点入路,但对三脑室颅咽管瘤宜用经胼胝体前部入路或经侧脑室入路,必要时采用联合入路才能更好地显露并切除肿瘤[2]。本组15例患者由于绝大多数肿瘤为鞍区隔上型与隔下型,因此均经翼点入路,我们体会翼点入路的优点有:①利用或联合利用鞍区4个间隙,切除肿瘤较彻底;②直视下辨认和保护下丘脑神经结构、垂体柄及其供血动脉;③手术路径短、视野大,可充分解剖鞍区各脑池,操作空间较大,对脑的牵拉损伤轻。术中保留垂体柄,可作为手术保护下丘脑神经结构的标志。对于垂体柄的保留,因肿瘤生长部位、瘤体大小及操作方法不同而有差异,隔上型肿瘤与垂体柄可有紧密粘连或破坏垂体柄,可在显微镜下操作,随着肿瘤不断切除而逐步寻找,从鞍隔表面向上分离,多可找到。垂体柄表面极多的纵行静脉髓纹有助于辨认。隔下型肿瘤发生于鞍内,其隆起部与垂体柄一般无粘连,采用环切离断法,绝大多数的垂体柄能得到清楚显露而可望保留。本组病例中垂体柄保留者14例,同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本组囊性不易全切的颅咽管瘤4例,笔者尝试在囊腔内放置Ommya囊引流管,储液囊放于皮下,术后经皮穿刺引流囊液。依据是:①颅咽管瘤生长缓慢,瘤细胞本身增殖不快;②囊性颅咽管瘤出现的症状一般都是因为体积较大,对周围组织压迫产生;③术后许多并发症是因为突然减压,引起下丘脑、垂体等功能障碍引起,经储液囊抽出囊液,可以控制抽吸速度,缓慢减压,可以将减压的副作用减到最低;④再次复发还可以反复抽吸。但放置Ommya囊的缺点是因为囊液成分不同,术后造成引流管堵塞。

3.2 术后并发症的讨论 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主要是手术过程中对下丘脑的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因。丘脑下部损伤会产生高热、意识障碍以及神经垂体轴损伤后产生的尿崩和高钠、低钠血症。下丘脑损伤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肿瘤与下丘脑粘连,分离及牵拉肿瘤过程中损伤下丘脑;②脑叶牵拉过重,间接损伤下丘脑;③手术过程中电凝电流过大的热损伤;④囊性肿瘤穿刺时放液过快,瘤体突然收缩牵拉下丘脑,同时造成减压性损伤;⑤脑底动脉环前部穿通枝血管损伤、痉挛引起下丘脑缺血性损害[4]。下丘脑损伤症状有:意识与睡眠障碍;循环与呼吸紊乱;体温调节障碍;水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消化系统障碍。

颅咽管术后最常见的三种并发症为:①尿崩症,严重脱水是导致术后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原因在于术中损伤下丘脑垂体柄,使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所致,防治的最主要措施是术中操作轻柔细致。术后严密观测尿量、尿比重及中心静脉压。若出现尿崩症,须应用抗利尿制剂。本组13例尿崩症,采用早期垂体后叶素肌注,进食后可口服弥凝(去氨加压等)0.1 mg,2次/d,随病程调整剂量补足液体,并维持出入水量平衡和外周循环稳定,同时监测血清电解质;②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高氯伴高钠血症,通过从饮食输液中限制氯钠人量,补足液体治疗尿崩即可改善。对顽固性高钠高氯者可口服利尿剂双氢氯噻嗪可望见效。本组1例患者出现严重低钾低钠,补钾补钠过程中由于血钠升高过快,患者心脏骤停死亡,因此,出现低钾低钠血症后补钾补钠速度不宜过快,主要以口服为主,并且根据离子情况适时调整;③低皮质激素状态,术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最重要的是激素替代治疗。在术前口服地塞米松0.75 mg 3~5 d,本组术后7例出现低皮质激素状态,静脉给予足够量地塞米松,1周后减量直至停药,若期间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激素不足症状时须恢复原剂量。

参考文献

[1] Shirame R,Ching Chan S.Surgical outcome in 31 patientswith eraniopharyngioma extending outside the suprasellar eistern:all evaluation of the frontobasal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J Neurosury,2002,96(4):704-712.

[2] 朱贤立,林洪.颅咽管瘤132例显微外科治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15:72-75.

[3] Yasargil MG,Curic M,Kis M,el al.Total removal of carnie pharyngioma:approaches enid long term result in 144 patients.J Neurosurg,1990,73:3-11.

[4] Frank G, Pasquini E, Doglietto F, et al.The endoscopic extended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for craniopharyngiomas.Neurosurgery, 2006 ,59(1):75-83.

上一篇:十二指肠损伤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