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致皮肤瘙痒不良反应报告

时间:2022-08-19 07:34:17

显微外科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致皮肤瘙痒不良反应报告

[摘要] 总结显微外科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致皮肤瘙痒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总结了发病时间长短、持续时间;部位特点,治疗情况,患者心理治疗等,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低分子右旋糖酐;药物不良反应;皮肤瘙痒;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05-01

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改善微循环及抗血栓、降低血液粘滞度、防止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在临床显微外科术后常用药物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引起皮肤瘙痒病例逐渐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现对本科室出现的低分子右旋糖酐致皮肤瘙痒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显微外科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患者244例,其中男性患者168人,女性患者76人,年龄2-65岁,平均年龄33.5岁。断指(肢)再植145例,其中断指120例,断掌6例,断腕15例,断臂3例,小腿离断1例。皮瓣移植91例,其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23例,足背皮瓣10例,隐动脉皮瓣2例,趾蹼皮瓣6例;带蒂腓肠神经皮瓣8例,指动脉背支皮瓣42例。皮肤套脱回植术8例,(手部5例;足部3例)。

1.2 用药情况 患者均否认过敏体质及皮肤瘙痒病史。术后静滴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成人1000ml,儿童20ml/(kg.d),24小时维持静滴,常规应用5-7天。

1.3 临床观察

1.3.1 患者发生皮肤瘙痒时间 用药后一周内瘙痒发作30例,7-10天发作76例,10天后发作138例,瘙痒持续时间1-2个月,平均持续时间45天。

1.3.2 瘙痒特点及皮肤表现 通常以后背及胸腹部为主,以天热或夜间多见,擦洗衣服及衣服摩擦可诱发或加重瘙痒,患者自述瘙痒呈间歇性、游走性,抓挠后瘙痒加重。出现皮肤红疹有34例,其它未见明显红疹,抓痒后皮肤发红,部分患者皮肤抓破。未发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病例。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

1.4 治疗

1.4.1 药物治疗 应用抗过敏治疗,如氯雷他定、皮敏消、息斯敏等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作者临床应用止痒效果明显,口服转移因子等药物,提高自身免疫力。配合中药薰洗及止痒方剂等。夜间可辅助镇静药物。禁食辛辣、刺激性、海鲜等食物。

1.4.2 周围环境及皮肤护理 患者瘙痒发作时保持室温及湿度,室温控制住20-25℃,湿度55-60%,避免因患者出汗诱发瘙痒,洗澡忌用力搓澡,避免水温过高,宜用温水洗浴。有部分患者用热水烫瘙痒部位,也能起到缓解瘙痒症状,但后期瘙痒加重,故不提倡用热水烫患处皮肤。穿棉质内衣,防止刺激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完整性,如有瘙痒难忍时,以掌根部按压方式或提捏皮肤,以抑制感觉皮神经传递,小孩保持指甲平、短、清洁,夜间可带上棉质手套,防止抓破皮肤。

1.4.3 心理疏导 由于瘙痒发作难忍,症状持续1-2月,下午或夜间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伴有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故及时与患者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消除恐惧心理。采取针对性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2 讨 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为40000,为大分子化合物,能稀释血液和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激活纤溶系统,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目前仍是显微外科小血管、微血管及皮瓣游离移植手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具有一定抗原性,使机体发生免疫可能性,患者血清中常有高滴度右旋糖酐抗体存在,在人体内与组织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结合,使细胞释放组胺、激肽、5-羟色胺和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等炎性介质引发变态反应,瘙痒引起不良反应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奇痒,呈游走性,无皮疹属于此型;有皮疹或皮肤破溃可能是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的共同结果。

临床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一定要询问药物过敏史,并做药敏试验,婴幼儿、儿童用药时要特别慎重。首次用药时滴速宜慢,以20-30滴/分钟为宜。并观察用药反应,每日观察皮肤及询问有无瘙痒、皮疹,注意与其它药疹区分。尽量减少用药量及用药时间。

低分子右旋糖酐虽然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较常见,近年来引起皮肤瘙痒病例逐渐增多,虽然经过半年多的随访,患者2月后瘙痒症状消失后,没有再复发病例。但发病时持续时间较长,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应引起我们注意。只有提高警惕,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密切观察用药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与正确的对症治疗,才能减轻患者痛苦,防止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孙立人,王历凡,等.药物不良反应[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08-709.

[2] 罗德诚,陈文彬,主编.临床药物治疗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25.

[3] 易爱纯.右旋糖酐40不良反应695例分析[J]中国药房,1998,9(3):128.

[4] 张雪飞,何浩明,沈来龙,等.低分子右旋糖酐临床应用的血液流变学研究[J].2001,19:243.

[5] 杨华书.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76.

上一篇:舍曲林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