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能力

时间:2022-05-27 05:14:49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能力

【摘 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能学,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培养;兴趣;能力

一、加强感情投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达 到此目的,教师就要经常采用亲切热情鼓励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适用于好学生,更适用于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

二、选好学习材料,引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着在知识上;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却又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教材。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组织得系统、严密、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而且使所教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弛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我在讲“比多少”这一课时,我用春游的话题引入。使学生对课题产生了兴趣。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三个小猴春游并采了许多鲜花,一只猴采了58朵,另一只采了20朵,还有一只采了18朵。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三只小猴在想什么?干什么?对此同学们都感到很纳闷很好奇,也特别想知道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因为学生都是带着特别想知道的问题听讲的,所以在整个听课过程中都特别认真注意,而且感到非常有兴趣,从而对知识产生了研究和创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利用直观教具,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表现为集中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教师讲课时如果讲的内容不生动活泼,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不能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创新学习。一般地说,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比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更能吸引注意力;动态的新奇的事物比静止的常见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有形的教具要比无形的抽象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我在讲“位置”一课时,我首先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让学生自我介绍逐步的引入到介绍自己的位置。接着让几名同学带上小动物的头饰做拔萝卜游戏。让其他学生说一下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等。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主动参与,而且兴趣很浓。

四、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往往能使心情感到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功底,还要讲究教育教学艺术,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这样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开发智力,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探索知识,寻求规律,掌握驾驭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跳一跳,摘果子”的问题,使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尝到“学会”与“会学”的成功感受。另外要鼓励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或质疑,从而产生追根求源、渴望求解的要求,进而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五、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充满激情,兴趣的动力作用更加明显。多年来,每当我接手新班级时,刚与学生接触,我保证每周给他们讲一个小故事。多年来,我积累了很多动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我讲故事是非常投入的,有时能把学生感动的掉泪。在学生眼里,老师是“故事大王”。我以前学过武术,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表演武术。也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在学生眼里,老师是“武术大师”。我自小就喜欢唱歌,能唱几首好听的歌。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唱,教他们唱。在学生眼里,老师是“歌唱家”。他们非常喜欢我,从而非常喜欢我的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认识数学学习的必要性。并建立一定的情感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分组学习,相互帮助,实现兵教兵。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后,我再把重点、难点做进一步的升华。同时,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在学生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教学月刊,2002.7.8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6

上一篇:也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下一篇:前芈月时代的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