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指的是谁?

时间:2022-08-02 02:51:11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语,那么,这句话里那个“不可貌相”的人是谁呢?

这个人姓澹台,名灭明。澹台灭明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人,他天生异相,面貌丑陋,据说长得“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所以,当他去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虽然为了信守自己“有教无类”的理念没有拒绝他,却总对他爱理不理,让人家坐冷板凳。

澹台灭明对孔夫子以貌取人的态度颇为失望,毅然决然离开孔子,开始了漫长刻苦的自学历程。

以貌取人的孔子没把“恐龙男”澹台灭明当回事儿,他非常喜爱的弟子子游却对澹台灭明颇为欣赏。子游曾在武城宰(县令)任上看望孔子时,孔子问他:“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借机赞美了澹台灭明的高尚品格,但固执的孔子依然不为所动。

澹台灭明自学成才后,独辟蹊径,南下吴楚游历讲学。

澹台灭明虽相貌丑陋,却胸怀宽广,他并没有因为在孔门受到冷遇而对孔子怀恨在心,而是仍以孔子为师,积极传播儒家学说。他不但像孔子那样释《春秋》,习“六艺”,教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且在教学中提倡孔子提出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态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风气,“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方法,等等。

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澹台灭明在江南地区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当地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在几十年内为江南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的名气也传遍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幡然悔悟,不胜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

澹台灭明后来在他聚徒讲学的南昌百花洲畔去世,当地人民千百年来一直在纪念缅怀这位积极传播儒家文化的先贤。南昌城内有进贤门,东南有进贤县,进贤县有栖贤山,都是因澹台灭明而得名的。

澹台灭明曾因相貌丑陋而被孔子所轻,但他最终凭借自己取得的突出成绩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而且在孔门七十二贤中名列前茅。

上一篇:用精彩预设成就高效课堂 下一篇:许我暗恋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