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自己说话

时间:2022-05-27 05:09:34

开讲之前,大家先来比较下面三组句子中的A句和B句的表达效果,体验一下语言描写的优势。

第一组:

A.双喜问阿发偷谁家的,阿发说偷他家的。

B.“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社戏》)

第二组:

A.哈尔威船长不准男人走在女人前面。

B.“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船长》)

第三M:

A.老大臣认为这布料很美,他很满意。

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于这布料非常满意。”(《皇帝的新装》)

通过比较这三组句子,我们发现A句属于转述他人的意见或决定,B句则直接引用了当事人说的话,更能直观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由此可知,要想表现人物特征,就要让人物自己开口说话,让人物真实地说有特点的话。

比如习作中小作者要表现妈妈“爱唠叨”的特点,你写上一万个“妈妈爱唠叨”,不如直接引用妈妈说的话,让读者从妈妈的话语中切身体会妈妈的“唠叨”岂不更好?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描写人物的对话。比如,可以在第二自然段具体写写妈妈是怎么唠叨的:“小壮啊,看看你这字儿,歪歪扭扭……”“小壮啊,瞅瞅这道题,错了不是?老这么粗心……”还可以在第五自然段直接引用妈妈的话来代替“妈妈那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唠叨就像千里黄河水滔滔”的描述,更能直观地突出妈妈“爱唠叨”的特点。

2.人物对话要和动作、神态相结合。有时人物的对话,如果能和动作或神态结合起来,刻画出的人物就更生动形象。因此我们不能总是写张三说,李四说,王五说……成了通篇对话。比如第二自然段写妈妈检查“我”的作业,动作有了――“拿起作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瞅了又瞅,看了又看”,若是再能结合情景加上妈妈说的话,更能体现出妈妈对“我”要求严格,而且唠叨里都是妈妈对“我”的爱。

3.人物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俗话说:“言为心声。”不管人物说什么话,都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比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说这样的话吗?再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放得太多了。”李大伯的身份特征是“不识字的农民”,又怎么会知道“氯化钠”呢?

上一篇:为孩子反目成仇 下一篇:“千换万泡”出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