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问题

时间:2022-05-27 02:41:46

有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问题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投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之中,激起他们活跃的思维,提高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降低新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优化学习效果。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导入环节的设计:有的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过于程式化,有的教师刻意设计一个新课导入环节,但缺乏自然性和新颖性;有的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形式很新颖,但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设计,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相关,失去了水到渠成的流畅和温故知新的实效……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如何设计新颖、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是深化课程改革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最能体现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施教技能的问题,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提高和英语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

一、高中英语课堂的导入要求。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能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化解学习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内容的自然过渡,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导入环节的设计应融趣味性、实效性和交际性于一体,同时还要具有简洁性和新异性。一节完美的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恰当而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开始新的话题或活动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又能启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所以它的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成败。

1、针对性。

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但前提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分散的精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使学生明白将要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目标,为讲授新课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高中英语是以培养学生基本英语语言能力为目标的一门文化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开阔视野,是英语老师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2、趣味性。

课堂导入应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课堂导入设计的基本要求。高中生动手能力强,语言基础能力较好,但学习上缺乏兴趣和动力。英语老师在课堂导入设计时,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用有效的导入方法,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对新课的感知中去。

3、灵动性。

课堂导入材料要新颖,探索问题应贴近生活而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事物。追求新颖、趋逐时尚是高中生的一大特色。

课堂导入设计应把握学生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新颖的导入方式,把学生对新事物关注的兴趣适时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导入的内容要有实用性,与所讲授的内容密切相关,真正起到“引子”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导入环节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应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为宜,太长会因挤占其他时间而不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导”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课有别、语言生动、不落俗套,使学生经常具有新鲜感、求知欲,保持课堂导入活动的活力。

二、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策略。

导入策略的选择,是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为依据的,导入手段是为学习新课、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英语课教学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分为语音词汇教学、会话课文教学和语法教学,各项内容相互联系、互为铺垫、互为促进,但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所达到的教学目标要求也就不同,这就决定了导入设计的策略和手段的不等性。

1、新旧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式是指通过提问或简短地回顾复习旧课,巩固已学知识,进而因势利导,提出与新课程相关的问题和要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其过程自然流畅,学生乐于接受。此方法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适宜于单元内课程之间的自然衔接。

2、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借助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新课学习。通过实物或视听教具所呈现出来的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第一感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引人注目和难忘的情境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上来。

3、言语激情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附以适当的手势或表情,通过设疑、反问、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兴趣,从而达到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导入”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开端,它不仅是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它需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改进,它没有固定的框框,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用批判和审视的目光,多角度地去观察、去分析、去反省我们的“导入”是否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地查找失败的原因,不断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吸取经验教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自己的教学技能日臻完善,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赋能者,从而让我们的英语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

上一篇:“注意”规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利用 下一篇:“理想模型”及其在物理习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