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丛及其文化背景(下)

时间:2022-05-26 09:05:47

四大名丛及其文化背景(下)

黄勇

武夷山著名茶人,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南平市海峡茶叶交流协会副会长,武夷山市清风茶叶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茶叶生产一线。并对武夷岩茶文化历史有精深研究,为许多报刊撰写有关茶叶文章。

贡茶文化的代表

铁罗汉是四大名丛里成名最早的,在宋代贡茶里就有铁罗汉、石乳的品目。

自古以来,武夷有茶都是名茶,而且都是贡茶。从公元1302年到1557年,在这255年里,元明两朝设立御茶园,武夷岩茶一直作为贡品进献皇宫。武夷山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名茶都是以皇家贡茶身份出现的。此外,铁罗汉树形、叶形的奇种特征比较明显。因此,铁罗汉是皇家文化和奇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清末民初,赤石有一座著名的茶庄,叫做泉苑茶庄,这个茶庄主营铁罗汉,产品行销台湾、东南亚一带。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武夷山作为国统区,当时闽南、东南亚属于日占区,茶叶作为战备物资被禁止互通。

当时,毛茶炒后经挑选再用宣纸包成四方形状复焙,在包茶的过程中,茶叶没有干透,纸面上还残留有益物质,因此用包茶纸泡茶同样具有功效。

绿茶文化的见证

白鸡冠的母树生长在止止庵,而止止庵是道观。在当时,止止庵有个渡,叫平林渡,是崇安县城通往星村镇的必经之路,是出武夷山南大门的重要交通枢纽。

武夷山在清代以前是道教名山,止止庵曾是金丹派南宗白玉蟾的修行之地。白鸡冠的成名与当时止止庵有很大的关系:武夷山道人从事茶叶的历史相当悠久,他们习惯把武夷茶当作仙丹,用以促使自己修炼,改变自己的性情。南宋道教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茶歌》这样写道:“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

在四大名丛中,白鸡冠以颜色取胜。由于其形状犹如公鸡头顶上的冠一样,因此得名。白鸡冠是武夷岩茶里颜色特点非常突出的名丛,好似老虎中的白虎,十分稀有。

明代许次纾曾说:“余尝尽天下名茶,以武夷、虎丘第一。”“尤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作为绿茶,白鸡冠叶色漂亮,形状美好,并且它馥郁芬芳,品质极佳。

不可思议的水金龟

水金龟茶树原属天心寺。清末时,在武夷山牛栏坑的岗顶上,一天山洪暴发引起山体滑坡,这棵茶树随着流水溜到了坡底。坡底属垒石寺,垒石寺僧人见茶树滑进家门,就在树的附近就势凿石设阶。后来,夭心寺僧人出来寻茶,看见其被垒石寺僧人截获于此,心中不甘,于是两家打起了官司。

这场官司从清末打到民国,打了几十年,仍然没办法结案。后来,民国有个聪明的县长为此案画上了句号:庭上,县长认为,天要下雨是老天的事,并非人力所为,既然是老天爷的决定,天心寺僧人应服从安排,于是将此树判归了垒石寺。因为这棵茶树从水中来,天心寺与垒石寺为此打了几十年官司,耗费不少银钱,光是诉讼就用了数千块大洋,所以就命名为“水金龟”。

此后,议员施棱到武夷山游历,当地人给他介绍了这个典故,他感到十分诧异,就在水金龟茶树边上的崖壁上提了四个字:不可思议。

水金龟充分体现了武夷山茶的商业文化色彩,也反映了当时武夷岩茶产销两旺,对于资源占有就有商业优势的特点。

上一篇:泡茶,只是给人喝还是大家共赏? 下一篇:“高茶”与“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