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路径

时间:2022-05-26 06:10:53

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路径

摘要:社会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还是以从农村向城市规模流动为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成为“新温州人”。以温州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农民工生涯规划的意义及路径,推动温州农民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社会。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111-02

浙江是一个劳务输入大省,温州也是一个劳务输入比较集中的城市。2005年起温州市政府把到温州务工的农民工称为“新温州人”,充分体现了政府号召人们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认可和尊重,从思想观念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切实让农民工享有平等待遇。据温州市公安局统计,2008年12月,温州市公安局对外公布全市登记在册的外地暂住人口为3 396 053,主要以湖南、湖北、贵州、江西、安徽、四川等省,暂住人口中务工的为3 135 307人,从事服务业的58 805人,务农的24 250人,温州已经成为创业的第二故乡。温州对农民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温州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农民工。

一、职业生涯规划内容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进入到城市里展开个人的城市生涯,每个人都要借助于谋求职业而实现自我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就是对个人的职业历程乃至整个一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规划性的设计的过程。从个人角度和企业角度,职业生涯规划又划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其中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都有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足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他们不断地追求实现职业的理想,能主动根据个人的特点、企业发展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2.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在广大员工希望得到成长、发展的强烈要求推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事部)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在了解员工个人的特点,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及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宣传、教育和咨询等活动,帮助员工制订有关个人成长、发展的计划以及与组织需求和发展相结合的计划,不断地增强他们的满意感,并使他们与企业组织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既要体现员工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一种协调与相融。

二、农民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对所有工作年龄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在人一生的历程中,需要靠职业来生存和发展。每个人都需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去把握它、迎合它、顺应它才是生存之道。有些农民工朋友会说,职业生涯规划,那是大学生的事,我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生活如无根的浮萍,天天生活在变化中,甚至工作有没有着落也不清楚,还需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吗?实际上这样的看法并不在少数,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观点,很多农民工朋友的城市生活才没有更多的长进。离开家乡进城工作,可不能像当年游击队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合理的、长远的、多方面的规划,就无法进一步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那么怎样看待农民工做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呢?

1.从社会的角度看。每年一度的春节,大量的农民工返乡,春节过后又有大批农民工进城,在上亿的劳动力大军流动过程中,许多人完成了一年的职业劳作,来年又重归游离的状态,不能也无法重新回归从前的单位,也不能从事原先的职业。于是乎,大量的人力资源耗费在等待、煎熬、徘徊和痛苦之中。这中间有很多原因是由于农民工朋友在自己进入城市之后,没有对自己能做什么,个人想要什么,有什么基础,个人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等问题,做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探讨而造成的。农民工朋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失业、被辞职的情况,从社会角度来看对降低就业压力是有较大帮助的。因此,农民工朋友做职业生涯规划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2.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整个劳动力市场呈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态。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上到国家、下到企业都逐渐产生了员工流动和使用的依赖,中外企业招聘员工一般不用发愁。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待农民工劳动力,都是重在使用而轻视培养,重视招聘新员工而轻视已有劳动力的再提高,更不用说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技能提升。实际上,企业员工缺乏职业安全感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满足感,员工的安心工作就会出现波动,企业发展就会有隐患。如果农民工劳动力资源没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规划、开发与储蓄,大部分农民工很可能将永久性地退出劳动力市场。为了农民工的“再出发”与产业的“再发展”,就必须做好劳动力供给的“蓄水池”,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开发。

3.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农民工朋友绝大多数原来是在土地上从业的农民,由于寻求个人的发展等动力促进,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来到全新的城市环境里,谋求有所发展,但是如果个人在进入城市职场之前,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规划和目标,那么会对个人的发展造成障碍的。特别对刚刚成长起来的步入城市的年轻打工者(新生代农民工),该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将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农民工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析自我,个人可以准确评价自身的职业能力、性格特点、价值追求、优势与劣势等,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突破原有生活的局限,塑造全新、充实的自我。即使自己已经进城打工多年,还可以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提供前进的动力。(3)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通过自我评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还有助于全面了解自己,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4)职业生涯规划通常建立在个体的人生规划上,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生活、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充实而有条理。

三、农民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农民工朋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评价自我。即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评估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的重要步骤之一。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也许农民工朋友会说,我没有什么特长,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平时没有去挖掘发现而己,仔细分析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我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特长。

2.评估职业机会。主要分析内外因素对自己职业选择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职业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农民工要把自己作为一个职业人来了解周围的环境、你所在的地区、你将要就业的行业等,只有清晰掌握周围的环境,才能权衡利弊。

3.选择职业。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作出选择。也就是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即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兴趣,特别是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往往是限制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选择合适岗位的因素。分析自我、了解自己、分析环境、了解职业世界,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相吻合。通过对自己以往的经历及经验的分析,找出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点。选择职业重要的是能正确地分析自己,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专业,然后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职业的选择决定以后的成长道路,所以每一位农民工朋友千万不要简单的认为找一份工份就是自己以后的职业,随意从这个工作跳到那个工作,这里不行就到那里。对待自己的工作选择要慎重。

4.制订职业计划。在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时候,要考虑你所选择的工作,能否帮助你实现人生的最终目标?你是否有办法可以让你现有的职业与你的人生基本目标一致起来?简单的说,就是你希望在多少年之内达到什么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我又该怎么做?通常在制订职业计划时,先制定一个长期目标,然后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和中期目标,这样对于每一个短期目标就会变得贴近生活、容易达到。

5.实施行动。开始行动,这是所有生涯设计中最艰难的一个步骤,因为行动就意味着你要停止梦想而切实地开始行动。如果想法不转换成行动,就是一纸空文,目标也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电工或家政人员,当你制定职业规划后就立即行动起来,你可以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针对大量需要培训的农民工,政府每年都会提供大量的资源为农民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免费培训的,那农民兄弟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立即行动,无论你是处于刚刚踏上职业路途的年轻人,还是40岁左右并且正陷在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之中的中年人,现在都是你进行职业规划的好时机。只要你还没有到安享晚年的地步,任何时候开始你的职业规划都不为晚。

参考文献:

[1]邹树新.中国城市农民工问题[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2]陆汉洲.聚焦中国民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沈立人.中国农民工[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4]隋光明.中国民工调查[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5]叶忠华,王柏民.关于温州农民工情况调查及建议[EB/OL]..

上一篇:人力资源角度的外部环境分析 下一篇:基于微观角度的“用工荒”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