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公开获取的社会价值与图书馆服务

时间:2022-05-26 05:44:09

信息资源公开获取的社会价值与图书馆服务

【摘要】信息资源公开获取是指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的公共利益而用公共资金生产、收集并原则上公开利用的信息。政府部门、图书馆和科学研究部门是信息资源的主要拥有者。信息资源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政府信息、图书馆信息资源及科研成果都应向社会公众开放。政府应该在政策和立法上保证这种开放获取。

【关键词】 信息资源 公开获取 图书馆服务

信息资源分为公共信息资源和私有信息资源,公共信息是针对私有信息而言的一种信息资源类型。私有信息是指由私人生产和提供的信息资源,其生产成本由私人承担,并采取等价交换的市场供给方式,即采取“谁利用谁付费”的供给方式。而公共信息则必须具备:“公共利益”和“公共利用”两个属性维度。由此,我们可以把公共信息界定为: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的公共利益而用公共资金生产、收集并原则上公开利用的信息。可见,公共信息资源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因而主要由政府来生产、收集和提供。从来源上分析,公共信息资源的形成主要有以下途径:①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生产的信息,包括政府机构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政务信息等;②政府出于公共建设或公共管理目的而无偿地向有关组织和个人收集的信息,包括政治或经济组织机构的信息上、公民个人信息等;③政府出于公共利益而购置(一般用税收形式)或无偿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公益性社会组织所储存和管理的信息资源;④政府资助或委托有关机构、个人而生产的信息,主要包括科学、教育部门生产的信息。从存在形态来看,政府信息、图书馆信息资源和科学信息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主要构成领域,即公共信息主要由政府、图书馆和科研部门所拥有。

信息资源作为公共产品,理应按照“普遍共享,人人受益”的原则,处于开放获取的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开放获取的原则经常受到种种限制,因而使得公共信息资源的公共利益价值无法得到圆满实现。为此,在国际范围内,公共信息资源的限制获取和开放获取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集中介绍信息资源公开获取的社会价值与图书馆服务。

一、信息资源公开获取的意义

信息资源的公开获取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它不仅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在2004年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2005年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信息共享的前提正是公众能有效获取信息。同时近年来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即将出台,整个社会对信息资源公开获取问题日益关注。信息资源公开获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障人们的信息资源公开获取,是社会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目标

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过程。在福利经济学中,主要用:“帕累托最优”标准来评价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标准是指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而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此时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人的境况却没有因此而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进了社会福利,这种状况称为“帕累托改进”。它们主要体现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内涵,而没有体现资源配置的公平维度。经济学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则主要追求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这说明,信息资源的配置既要追求效率目标,又要追求公平目标。

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分配的公平,二是信息获取机会的公平。信息资源分配的公平,主要追求的是信息资源在信息主体之间分配的合理状态。显然,不同的信息主体对信息资源需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信息资源在不同信息主体之间的分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平均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谓信息资源分配的公平,应该指不同的信息主体对所需信息资源的“各取所需”和“所需能取”状态。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各取所需”尤其是“所需能取”是不容易实现的,这其中除了信息主体自身的意识与能力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原因(主观原因)之外,往往还有信息垄断、信息壁垒、信息隐瞒、信息阻塞、信息歧视等人为原因(客观原因或社会原因)。信息资源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求将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尽最大可能实现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各取所需”和“所需能取”。

信息获取机会的公平,其内涵是指信息主体在信息获取活动中的起点和资格的平等。即信息主体不因种族、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身体条件、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如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样,信息获取机会的公平,意指所有的人在法律范围内都有获取相关信息的自由和权利。取得信息获取的机会是达到信息获取目标进而实现自我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著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雷德曼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机会公平的真正含义的最好表述也许是法国大革命时的一句话,:前程为人才开放,任何专制障碍都无法阻止人们达到与其才能相称的而且品质引导他们去谋求的地位。出身、民族、肤色、信仰、性别或任何其他无关特性都不是只对一个人开放的机会,只有他的才能决定他所得到的机会。

2.保障人们的信息资源公开获取,是保障人们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

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基本出发点是什么?显然,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指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具有共享的性质。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成员的尊严应当相应地更加得到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应当相应地不断得以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相应地持续不断地得以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以不断提高。那么,如何能做到社会发展成果的人人共享、普遍受益呢?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本精神。具体来说,让所有社会成员具有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是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之一。因为社会的信息资源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所积累的成果性资源,是后继的人们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发展资源,给人们以信息获取的自由,意味着保障人们普遍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普遍共享信息资源。这种普遍共享信息资源的自由权利,对于那些处于信息弱者地位的弱势群体改变自己弱势命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信息弱者通过这种普遍共享的自由权利,能够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极其重要的资源――信息资源,从而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保障信息资源公开获取的权利,体现了坚持人民原则的治国理念的正义性

人民的政治理念源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按照契约论思想,国家是人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契约的方式让自己的权利所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每个人的天赋权利――自由、生命和财产。契约论思想家卢梭指出:“要寻找一种组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组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组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服从自己本人,并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我国是人民的国家,我国宪法第二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民主国家实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人民,意味着国家和政府信任人民、尊重人民,主动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信任人民、尊重人民,就不应该对人民垄断或封闭国家和政府的信息,而应该给人民以获取国家和政府信息的自由权利,坚决消除国家、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坚持人民原则,就必须给人民以信息获取的自由权利,相反,如果人民没有信息获取的自由权利,就等于是违背了人民的原则。

二、信息资源公开获取的社会价值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速度加快,全球信息量急剧增长。仅Alta Uista数据库就达3亿网页,并以每天300万页的速度增长,全球网络信息资源达80亿网页以上。我国数字化资源增长很快。截止到2004年2月1日,全国在线数据库总量达169867个。这些数据库分别为企业(占全部在线数据库的54.3%)、商业网站、其他非营利机构网站、个人网站、教育科研机构网站、政府网站等所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达到11.42亿元,中国知识基础工程已经建设成具有1000万篇全文文献的超大型文献数据库,每天追加更新3000篇原文以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积累全文文献800万篇,题录1500余万条,收集国内公开出版的6100种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的全文,数据完整性达98%。有关方面估计我国科学数据资源总量点世界的10%,每年发表的科技文献量约点全球的1/8。但是,数据的共享所产生的效益则占全世界的0.1%,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科学数据获取方面的障碍造成国家在文献资源领域投资的效益得不到发挥,已经妨碍了科学创新活动,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摆在战略位置。

1.推进信息公开获取,是提高政府信息化效益的需要

一国政府往往是最大的信息生产者,也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政府信息具有权威性、行政性、系统性等特点。政府信息与公众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关系密切。政府信息源是人们全面考察评价社会,从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不可或缺的国家资源。我国80%以上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资源只有20%是公开的,这种封闭、闲置或半封闭半闲置状态,不仅会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致使资源配置失调、经济活动成本增加等社会问题。信息公开与政府透明是满足社会公平和公民知情权的需要。信息公开首先是政务信息公开。不仅政务信息,其他信息,如市场信息、环境信息食品卫生安全信息、传染病流行信息、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信息等,都应该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公开,让全体社会公众或相应领域的社会公众知晓。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获取对于公众掌握国家政策、了解政府行为具有意义,这是政府信息化取得实效的标志。通过信息资源的公开获取和及时的信息反馈,政府也可以在重大决策事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财政财务收支、组织人事等多方面听取公众意见。将一切行为均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这无疑对构建诚信政府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国家在信息化领域的投资如何才能产生效益,关键是要信息能便捷地、以合理价格或免费为公众所获取。推进信息公共获取要求政府依照法定义务提供其拥有的信息资源,减少和避免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联系与交流,促使不同的政府部门、机构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与社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保障社会公众依据法定权利要求政府提供信息。政府信息有着潜在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及时获取政府信息,可以抓住时机创造物质财富。

2.推进信息公开获取,是缩小数字鸿沟,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公平的体现

信息化的推进一方面丰富了社会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信息差距。拥有计算机、网络等资源的人群,正快速拉大与未拥有者在知识取得、财富以及社会地位的距离,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1999年美国发表《数字鸿沟:在网络中落伍》研究报告指出:在信息社会,个人计算机以及网络等信息工具对个人的经济成就以及生涯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力,有无计算机以及运用计算机能力的高低,将成为主宰贫富差距的力量。在我国,因特网,数据库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集中在大城市,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极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进城的务工人员。在信息化时代,公正和权益应当充分体现在同行业、社会阶层对信息资源、发展机会的公平占有上。必须高度重视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问题,应当把缩小信息差距、消除知识贫困作为21世纪的重大发展战略,而且应当把缩小信息差距作为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科学数据获取可以提高科研的效率。我国科学家很早就注意到科学数据不能共享给科学发展造成的损失,并呼吁在我国实施科学数据共享。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刘闯博士说:“由于缺乏共享数据库,我们的科研一直在重复着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既浪费了财力、人力、也限制了研究水平的提高”。如一套基本气象数据或一套青藏高原基础地理数据的使用费都在20万元以上,“已使我国中等规模科研项目不堪重负”。我国持续的科研投入为科技论文的产出创造了条件。2003年财政科技拨款达1000亿元人民币,科技产出总量很大,目前年发表量达274438篇居世界前列。这些科技论文蕴涵巨大的科技能量需要通过开放渠道为公众获取。由于公开获取渠道不畅,我国科学家的优秀科研成果可能不能为我国同行首先获悉,影响创新效果。科技论文的公开获取是研究平等的体现,也是教育平等的体现。通过开放获取,那些没有进入211等平台的大学可以获取更多的交流机会,地方院校可以获得重要大学的成果,偏远地区的师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拓展科技与获取渠道,使国家科技投入产生实效是实现研究平等的需要。

三、图书馆如何实现信息资源公开获取

要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公开获取,既依赖于现代社会对图书馆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也依赖于广大图书馆人对图书馆精神不懈地努力和追求。

1.树立图书馆服务的平等与自由的最高目标

图书馆服务的公共目标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是平等与自由。在高层次的目标上,①图书馆应以平等的态度来收藏表征人类智慧的成果。在图书馆服务中,无论人们在年龄、性别、种族、肤色、宗教、语言、国籍、地位等方面有何差异,图书馆都应该提供平等的服务,不能有所歧视。了解信息、获取知识是最基本的人权,尤其要帮助知识贫困者走出困境,让他们获得学习知识、建构知识、生成知识的能力。②图书馆应该在平等对待人类知识成果的前提下,拥有自由获取选择知识的权利。自由选择知识也是自主选择馆藏。图书馆具有成为百科知识的集合、人类思想的总汇,才能向个人提供广泛多样的知识、思想和见解,才能使个人的自由选择知识权得以保障,才能保护人类文化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才能为建立和维护一个信息灵通、知识多元的民主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图书馆服务中,应平等的对待读者,意味着任何人无论其身份如何都具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力,即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阮冈纳赞指出:“图书馆大门向一切人敝开”,“我们的图书,人人可借,人人可看”。美国图书馆协会1995年发表的《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12条宣言》中指出:“图书馆是改变不公平现象的基地。……图书馆应不论贫富等级,向社会所有的人提供资料”。

2.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包括个人、社区、政府、国际之间、以及个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这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社会成员提供创造公平享有知识和信息的图书馆的必须趁势。据2005年4月21日的光明日报报道,首都图书馆建工集团分馆启用了17个图书角,这些图书角分设在图书会议中心,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地铁10号线、百子湾1号等十大工程的建设工地上。将图书馆办在最需要的地方,为群众服务。体现图书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到底是落实在文件中、论文中,还是落实在行动上。

3.省略)倡导的百草园公益图书馆工程启动于2005年3月,是NGO中国网()的一项助学活动,目的在于帮助教育落后的地区建立公益图书馆,为当地中小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创造条件。

笔者认为,图书馆界应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公开获取和普遍服务的理念,通过政府、社会、图书馆界的共同努力,依照法定义务提供其拥有的信息资源、减少和避免信息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信息资源,使人们都能公平、公开的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服

务。

参考文献:

[1]蒋永福.国际社会关于公共信息上开放获取的认识与行动[J].《国外社会科学》,2007,(2):68-72.

[2]陈传夫,黄旋.美国解决信息公共获取问题的模式[J].情报科学,2007.(1):87-92.

[3]蒋永福.庄善杰.信息获取自由与公共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5.(6):83-87.

[4]陈传夫.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社会价值与国际研究动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5-9.

[5]周明华.谢春枝.和谐社会中的信息公平与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13-15.

(作者简介:湖南商学院图书馆)

上一篇:CAD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析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