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与广东省内其他经济特区发展的对比研究与未来思考

时间:2022-05-26 02:08:41

汕头与广东省内其他经济特区发展的对比研究与未来思考

【摘要】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汕头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度取得重大成绩,但日益泛滥的走私和逃税骗税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与其他经济特区的发展差距日益增大。本文通过汕头与其他经济特区发展的对比,揭示汕头特区在发展中的问题,并对未来汕头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汕头 经济特区 发展 海西经济区

一、汕头的发展历史及经济特区背景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平原上,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汕头于1860年正式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人称“百载商埠”。由于海外侨胞数量的众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之后,汕头与深圳、珠海和厦门一起成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汕头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

30多年来,汕头经济特区发挥着粤东区域核心的作用,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汕头与省内其他经济特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不尽相同,其建设和发展也与深圳、珠海有较大的差异。

二、汕头与省内其他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对比

汕头在成立经济特区时的经济总量已超过10亿,是省内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同一时期的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在成立之初仅有不到3亿的GDP。然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2013年汕头的GDP仅为1565.9亿元,深圳的GDP已超过1.43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超过台湾。而珠海由于人口较少,发展定位上的失误和政策的摇摆不定,经济发展总量长期落后于深圳,但发达程度仍高于汕头,2013年珠海GDP总量为1651亿元,但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远高于汕头。

三、深圳、珠海、汕头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30多年过去了,同为沿海城市的经济特区,深圳的成绩如此辉煌,汕头却没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经济特区发展差异的客观因素

相对于深圳和珠海,汕头在区位细分上处于劣势地位。深圳毗邻香港,香港以加工业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移到深圳,推动了深圳经济的腾飞。珠海处于珠江入海口,随着珠三角外资引入的加强,其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增长。相对以上两个特区,汕头属于“省尾国角”地段,交通不便,虽与中国台湾隔海相望,但台资的引入力度也不够强,2013年汕头实际利用台资只占广东省利用台资总额的2%。

(二)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差异的主观因素

如今的汕头在广东省城市GDP排名中不仅排在珠三角地区城市的后面,甚至逐渐被身边的揭阳市所超越,与汕头的经济特区和侨乡地位极不相符。究其主观影响因素,首先在于汕头行政区划调整过于频繁,行政区划变化太快,不利于地区的长远规划。据闻粤东可能合并为潮汕市,如果真正合并,汕头应妥善整合资源,稳定经济发展。

另外,汕头观念守旧,开放性和包容性不足。由于语言和地理交通等影响,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较差,有部分封闭、排外的意识,影响了汕头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深圳则是一座移民城市,吸引全国各地优秀人才汇集于此,支撑了深圳经济特区的高效发展。

最后,汕头的社会信用严重缺失。潮汕有经商的传统,大部分潮汕人非常有诚信,但也有个别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使汕头的社会信用和社会资本受到严重影响和损害,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热情,使汕头自世纪初的骗税大案之后一直没能走出低迷的阴影。

二、对汕头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深厦铁路的运营通车,汕头的交通条件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当前汕头市正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期望早日建成海西经济区南翼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公路方面,汕头应尽快打通与周边高速公路的连接,形成汕头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通道。逐步扭转汕头“省尾国脚”的交通不便局面。

(二)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区

目前,海西经济区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汕头市应充分发挥挖掘其作为广东东部枢纽的功能,充分发挥对台湾区位的优势及发展潜力,共同构建海峡西岸区域经贸合作平台。在产业合作中,应淡化行政界限,加快产业互动合作,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与对接,为海西经济区产业的发展提供低成本和便捷的物流保障。

(三)整合粤东资源,促进潮汕地区共同发展

潮汕三市彼此之间的语言、文化和风俗都非常接近,适合协调发展。然而,潮汕各城市之间却一直喜好互相竞争而缺少合作,极大地削弱了汕头的影响力。未来,汕头应以统筹协调区域内产业布局为目标,积极与区域内城市共同推进国家和省际层面的协调机制。如潮汕市能顺利成立,汕头应把握好区域核心的地位,与揭阳和潮州现有的优势互补,促进潮汕地区的稳定发展。

(四)切实促进汕台间产业合作和发展

汕头应高度重视已经在汕投资的台商,努力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鼓励他们增加投资,扩大产能。与此同时,要主动承接台湾及台商产业转移工作,加快建设台商产业园区,引导台资企业参与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效益的产业。此外,应加强宣传引导,着力提升汕头市的服务业水平,吸引更多的台商服务业企业进驻。

参考文献:

[1]何勇钦.中国经济特区的回顾与展望[D].长江大学,2012.

[2]彭涛,石晓梅.站在历史节点上,回眸汕头经济特区30年经济发展[J].潮商, 2010,(04).

[3]陈乐群,李必豪.汕头经济特区的实践与启示[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4]韩志才.新局面下打造两岸交流合作先试先行区――海峡西岸经济区[J].中学教学参考,2011,(18).

上一篇:公共交通的民营化可实施性探究 下一篇:从利润角度分析中国LED企业倒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