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同过原味中国年

时间:2022-05-26 08:36:52

和孩子一同过原味中国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餐,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炖白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你还记得这首旧时的童谣吗?过去,我们总能在忙碌又热闹的活动中享受浓浓的年味,如今却很难找回这种感受。是时候回归传统了,让我们勿孩子一起,从年前开始,一路不停,尽享原味中国年!

中国农历年的第一天称为春节,过去叫做元旦,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某一天,黄帝的八重孙――舜登基为王,带领着众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新年的开始,并有了庆祝的习惯。

不过,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到了汉朝,汉武帝刘彻命大臣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年之首,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1913年,当时的北京政府确定将正月初一作为过年之日,称之为“春节”,并且例行放假。

早在周代,不管是做官的还是平民百姓,每逢年底都会举行一次盛大隆重的祭祀,祭拜祖先和诸神,这种活动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也叫做“腊月”,是迎接春节的前奏。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岁末寒冬,人们结束了一年的劳作,开始热热闹闹地准备过年。等腊月初八喝完腊八粥,过年的准备活动就正式开始了。

进入腊月后的集市变得分外繁荣,到处都是买卖年货的人,这也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赶集。年货的品种有香蜡、鞭炮、年画、红纸、烟茶、糖果、佐料等。针对不同时段的活动,集市上盛行的货物也不同。比如“腊八”前多卖腊肉和粥果,祭灶前多卖糖瓜、糖饼等。北京的年货种类最多,价格也比平时涨了不少,故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

如今的商场、超市一年四季货品齐全,基本上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不过每到春节,精明的商家都会开辟年货专区,把具有传统年味的干果、腌腊、酒水饮料等食品摆放在一起,再用红色、金色的装饰物把卖场布置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在这种氛围下购物,就好像回到了过去热闹的集市一样。

家长采办年货时,可以和宝宝一起去。让逛惯了玩具、零食柜台的宝宝领略一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魅力。告诉宝宝每件商品的名字,能做什么菜,在过年时分别有着哪些特殊的含义,让年味深深渗入宝宝的记忆。

新年里家长总会带着宝宝到处作客,也会接待不少客人。亲朋好友见面时,大人们会相互赠送礼物,那宝宝该怎样表达新年祝福呢?家长可以让宝宝自己制作新年礼物,比如画一张贺卡,做一件手工等,让宝宝也有准备过年的感觉。到时候让宝宝亲手送出礼物,用最纯粹的方式教会他什么是真诚和感恩。

本周传统之

祭灶:中国的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这一天被称为“小年”。过去的人们有供奉灶神的习惯。灶神不但掌管各家的饮食,赐予生活上的便利,还受玉皇大帝的派遣考察人们的善恶。腊月二十三那天,灶神离开人间,向玉皇大帝禀报自己所观察到的事情。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祭拜灶神,请他在玉帝面前替自己多说些好话。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人们在祭灶时,把糖瓜糊在灶神像的嘴上,一来让他“甜甜嘴”,只能说好话;二来粘住他的嘴,让他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祭拜结束后,孩子们就会抢着吃剩下的糖瓜,整个形式热闹又风趣,因此也有了“二十三,糖瓜粘”的歌谣。鲁迅先生在《送灶日漫笔》中也描绘了人们祭灶时吃糖瓜的情景。

举行过祭灶后,人们便正式开始准备迎接过年。首先要做的是扫尘,也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掸尘”。中国从尧舜时代起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家家户户都会洒扫房间庭院,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根据民间的说法,“尘”和“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迎新”的含义,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

根据扫尘的传统,家长可以制定一个大扫除计划。告诉宝宝:“我们即将告别旧年,迎来新年。一切都要是干净、崭新的,就像宝宝新年要穿新衣服一样。”然后郑重地向宝宝宣布,这次的打扫行动宝宝也要参与,甚至可以让他担任总司令,指挥爸爸妈妈,相信一定能够增加宝宝劳动的兴趣。

家长最好给宝宝安排一些简单、轻松、没有危险的工作,比如看看哪些玩具是不再需要的,然后把剩下的玩具分类,放在固定的地方,约定每次玩好就放回去,这样就不会找不着了。又比如把脏衣服放到专门的篮子里,帮妈妈叠洗干净的毛巾、袜子等等,这些都能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感觉自己是家里的小主人。

传统民俗中,人们要在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两天集中洗澡,还有句老话叫做“有钱没钱,剃头过年”,都是为了抛开一年中不愉快的事,迎接新的一年。如今的人们不再刻意把这两件事放到年前进行,但清爽、漂亮地过年,心情也会好起来。所以家长可以在这段时间给宝宝洗个澡、理个发,告诉宝宝新年要有新气象。富有仪式感的行为能加深宝宝对过年的理解。

今日传统之

守岁 “守岁”是指在除夕那天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叫“熬年”。相传在远古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每到大年三十就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人们为了躲避年兽,只能早早关紧大门,坐等天亮。等到大年初一年兽不再出来时,人们才走出房门,相互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

有一次,年兽窜到江南一个村子里,正要闯进一户人家。院子里有几个孩子点着了一堆竹子玩耍,竹子燃烧后“啪啪”爆响,火光通红,年兽看到后吓得掉头逃窜。人们知道年兽怕红光、怕响声后,每年除夕都会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直到天亮。

守岁一般从吃年夜饭开始,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有的人家会一直吃到深夜。然后全家围坐在一起,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这一习俗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念之情,又有对来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作“祟”的小妖怪,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去摸睡熟孩子的头,孩子被摸头后就会变成傻子。有一对夫妇怕“祟”伤害自己的孩子,就在年三十的晚上拿出八枚铜钱逗孩子玩。孩子睡着后,夫妇俩用红纸包着铜钱放在他枕头下边。半夜,

“祟”闯进了屋子,正要去摸孩子的头,却被红纸包发出的亮光吓跑了。

于是,家长们纷纷把包着铜板的红纸包压在孩子的枕头下,以保佑不受“祟”的伤害。因为“祟”和“岁”谐音,这一习俗就逐渐演变为了“压岁钱”。压岁钱包合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以及希望晚辈健康成长的祝愿。

年夜饭无疑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也是最能体现团圆传统的过年活动。或许宝宝还没法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所以让宝宝更多地参与年夜饭的全过程,能让他切身感受到欢乐的气氛。

如果选择在家中吃年夜饭,家长可以让宝宝帮助做饭前准备工作。比如摆放碗碟,配上成对的筷子。如果在饭店吃年夜饭,可以任命宝宝做“引导员”,把亲戚朋友带

到他们的座位上去,培养宝宝的交际能力。

吃完年夜饭,大家就该坐下来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了,这也是亲子交流的好时间。播放歌曲和舞蹈节目时,家长可以鼓励宝宝模仿电视中的表演唱唱跳跳。播放相声、小品时,宝宝可能不太能坐得住,可以让他表演节目,把自己当作小明星。

本月传统之

放鞭炮 农历一月份称为正月,是新一年的开始。民间也有将“正月初一”称为“大年初一”,意思是新的一年里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大年初一,人们习惯早起,新的一年里就不会萎靡不振。新年第一天,开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民间有很多关于开门的规矩,比如开门要有特定的吉时,要先放“开门炮”再开门,开门时先开大门,再开小门等。很多习俗已经不再沿用,但是门放鞭炮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正月里,家家户户洋溢着过节的气氛,平时不太走动的亲戚朋友们,都趁这个时间互相拜访,这就是拜年。拜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家人的拜年,比如小辈向长辈叩头恭贺新禧,说一些吉祥话让长辈开心;长辈们则将准备好的压岁钱送给小辈们,希望他们一年里顺顺利利。

另一种拜年是家族以外的邻居和朋友之间的拜年,平时比较要好的邻居和朋友之间互赠新年礼物,增进感情。但要注意,新年里,凡事都求一个吉利,因此很多忌讳的话不能说,有些忌讳的事情不能做。比如不能说“死、病、掉了”等词;不能打碎物品;不能扫地,否则会把家里扫穷的。但每个地方风俗禁忌各不相同,甚至有可能完全相反。

正月里拜新年

有了宝宝以后,拜年说吉祥话的任务就可以交给宝宝了。带着宝宝去给长辈和亲朋好友们拜年,教他双手作揖,学说“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恭喜发财”等吉祥话。乖巧的宝宝总是更能激起大人的怜爱,能够增加宝宝的胆量,学会跟他人相处,提升社交能力。

十二生肖大聚会

新年是宝宝跟同龄人娱乐的大好时机,与其让他们毫无章法地在家里大吵大闹,不如想几个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一起玩。平时玩惯的游戏太没有新意了,跟新年有关的游戏,才又好玩又有涵义。

比如孩子们可以玩十二生肖的游戏。十二生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用十二个动物来记年,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给孩子们讲讲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准备一些十二生肖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动物。如果孩子人数多,还可以准备十二生肖的帽子或者头饰,让孩子们扮演十二生肖里的动物,学动物叫、模仿动物走路,并讲述一下关于这个动物的故事。不知不觉间,孩子们学会了关于十二生肖Aged识,增长了见识。

今日传统之

元宵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为“宵”,而十五日又是月圆之夜,因此就称为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逛庙会,欢庆元宵节。

吃元宵 元宵最早被称为“浮元子”,后来改叫元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汤圆”。每个家庭都会自己做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团,再加入各种食材为馅,有豆沙馅、芝麻馅、核桃馅、枣泥馅等等,口味繁多,寓意团团圆圆。

赏花灯 赏花灯也是元宵节的重要节目之一。各地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灯会,全城张灯结彩,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吃完晚饭,人们就会成群结队地一起去赏花灯、猜灯谜,一片热闹的场景。

除了吃元宵和赏花灯以外,各个地方还有一些不同的庆祝节目,比如耍狮子、舞巨龙、划旱船、扭秧歌等。中国人一般将元宵节当作过年最后一天,过完元宵节,新年就结束了,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尽情欢乐,然后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猜灯谜

带宝宝赏花灯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猜猜灯谜。如果觉得灯谜太过复杂,那么可以找一些比较简单的谜语跟宝宝一起猜。还可以跟宝宝一起自编谜语,将一些日常用品编成谜语考考对方。每猜中一个谜语,就能得到一份小礼物,增加宝宝猜谜的兴趣。

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谜底:手指)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谜底:荷花)

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谜底:肥皂)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谜底:西瓜)

买来的汤圆哪有自己动手做的好吃呢?带着宝宝一起做汤圆吧。将水加入糯米粉里,松散的糯米粉就变得粘稠了,揉啊揉,揉成面团;再用掌心将面团在砧板上轻轻地揉成圆形,用掌心将圆形压扁,将喜欢的馅包进圆里;最后再用手揉成光滑的圆形。圆鼓鼓的汤圆就做好啦!

上一篇:早孕检查的6种方法 下一篇:宝宝必不可少的10大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