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研究

时间:2022-05-26 07:04:02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研究

【摘要】自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来,湖南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省内多个市区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肯定。郴州、永州、岳阳、益阳被商务部批准首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市获批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为第4个国家级产业承接示范区。在这些光环的激励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全体湖南人的努力下,湖南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会更快速。承接产业转移为湖南的经济、就业、资源要素带来了巨大促进作用,但是在承接过程中,需要更加规范进入门槛,以“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为方向,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契机,实现湖南经济腾飞。

【关键词】经济 就业 资源

一、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特征

(一)承接产业的规模日益增大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成果日益明显,虽受金融危机影响,2007-2012湖南实际外资利用情况仍呈较平稳增长态势,2012达到70多亿元,同比增长近20%。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逐步提升

湖南承接产业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但产业分布有所优化,2013年1-4月,一、二、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3.77:73.17:23.06。承接而来的企业实力也逐渐增强,世界500强企业陆续进入湖南,2010年111家,2011年119家,2012年达127家。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分布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长沙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全省的50%,其他地区利用外资额较少。2012年,虽然长沙仍然是利用外资最多地区,但是比例有所下降,而其他地区的外资分布出现较弱的调整。2013年1月,长株潭地区使用外资占全省58.64%,湘南三市占27.12%,相比以往,结构有所优化。而这种优化,对其他资源禀赋丰富地区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四)工业园聚集产业的作用日益显现

工业园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工业园一旦引入了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或分销商就会入住园区,形成强大的企业聚集力,进一步吸引企业入驻,形成良性循环。据湖南商务厅披露,2013年1-4月,全省7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10.13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占全省总额的35%,较上年同期增加4.7个百分点。其中,13个国家级园区实际使用外资6.37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占全省总额的22%,较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工业园聚集作用的凸显为日后产业转移的承接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一)技术溢出效应

产业转移一般由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至欠发达地区,在转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指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被承接方所消化吸收,并且由于承接产业转移,输入方的经济有所增长。截至2013年6月,湖南省专利申请量总数为227462,授权总量为129934,其中发明占224,外观设计385,实用新型1108[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日益增加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说明我省创新能力的增强,这既得益于产业转移承接,也将进一步推动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先进技术的引入,使得我省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0.4:36.7:42.9变为2012年的13.6:47.4:39。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我省地区生产总值逐年攀升。2012年,GDP超两万亿,连续五年列全国前十,同比增长11.3%。

(二)就业效应

近年来,春运问题总是频繁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头版,大量的人口迁移是中国春运问题成为困扰政府和民众的难题。2012年上半年,湖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76.82万人,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员不是使用网上或电话订票,让他们的春节回家成为难题。且在千里之外的地方打工,使他们不能照看家里老人、小孩以及庄家,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田地荒芜问题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部分。承接产业转移以来,许多工厂进入湖南地区,大量的劳动力需求让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让个人节省了迁移成本,也减少了诸多社会问题。自2009年至2012年3月底,湖南有83.7万人在自己的家门口实现了就业。2008年10月,广东荣成鞋业有限公司入驻衡阳,主要生产阿迪达斯等品牌运动鞋,解决了当地3000人的就业问题。2009年1-7月,湖南桂东县引进项目19个,完成合同引资91650万,预计将实现1万人就业。2006年来,永州产业转移企业为全市提供了近30万个就业岗位,占同期全市社会就业的80%以上。嘉玛服饰、欣鞋业、三九制药、高斯贝尔等纷纷落户郴州,解决了郴州众多就业问题。

(三)产业联动效应

产业联动是指在产业发展中,不同地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互补的产业分工体系,能够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优化各自的产业结构、增强整体竞争力。湖南承接产业中资本密集型企业较少,对同一条产业链带动左右较弱,但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引进也促进了交通、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区域信息化水平,提升了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层次、规模和效应。以交通和旅游产业为例,2012年全年,全省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4824.17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5%;全年旅游总收入2234.10亿元。

参考文献:

[1]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的内涵、机制、效应[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1).

[2]陈艳玲,禄雪焕.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

[3]赵瑞霞,胡黎明.产业转移效应的案例研究――以新余光伏产业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1).

[4]郝洁.产业转移效应的理论探析[J].商业研究,2013(3).

[5]贾广森.产业转移效应评价及区域政策取向[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孙群燕 李婉丹.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分析[J].南方经济,2011.

[7]卢根鑫.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4).

上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研究 下一篇:在家要看书,出去凹造型也要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