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消费经济增长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26 02:08:37

商务局消费经济增长调查报告

我们就消费需求对我省经济增长拉动作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看,我省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正逐步形成,消费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越来越明显。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扩张;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新的消费热点引发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拉动了经济不断增长,也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中长期,我省居民消费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对经济的贡献将显著增强。但从目前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看,我省经济正步入新的发展期,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生经济增长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内需将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在引导投资、衔接生产、扩大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将更为凸显。

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都将会发生新的变化,消费作用增大,经济增长的动力将加快由供给转向需求,由生产转向消费。所以,重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实现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在切实有效地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政策引导、理顺投资与消费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适应我省经济发展程度的现代化市场运行和流通网络体系,真正解决流通渠道不畅、流通方式落后、市场信息滞后、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把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消费热点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支出结构,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我省消费需求的现状和基本特点

我省经济增长是一个典型的以内需拉动为主的省份。近些年,全省消费品市场一直平稳运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至2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1.3%,*年为810.9亿元,到20*年已达1252.6亿元。从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指标看,一直高于全国水平。1997至20*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GDP比重分别高于全国水平6.17、6.47、6.*、6.36、5.98、4.92、4.91、2.82个百分点,从而体现出我省流通市场所创造出的增加值在GDP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也说明我省流通产业有较大发展,流通水平和流通效率较高,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消费需求对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二)1、消费需求增长强力拉动了我省GDP总量增长

一是我省最终消费额保持了较快增长趋势,其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至20*年增幅同比上年分别为14%、12.3%、8.5%、16.2%,其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4.4个、1.9个和8.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其中居民消费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增长速度均高于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剔除以其他方式获得货物和服务消费部分都体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货币形式实现消费),*至20*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同比上年分别为10.5%、11.8%、10.9%、10.1%和12.8%。

二是我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贡献率超过投资和出口贡献率总和。消费、投资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需求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始终占主导地位,2001至20*年我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51.8%和53.3%。

三是我省最终消费在GDP中占较大比重,消费率增幅高于GDP增幅。*至20*年,我省最终消费在GDP所占比重分别为63.6%、63.8%、62.3%和64.6%,其增速除20*年低于GDP增速2.5个百分点外,*、2001、20*年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3.6个、0.4个和4.1个百分点。我省最终消费率*至20*年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4个、4.1个和9.1个百分点。

2、消费需求的扩大为增加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流通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以及各种居民生活服务行业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领域。大量的农业人口和制造业富余人口逐渐转移到了第三产业。*至20*年,我省三产从业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30.7%、31.3%、32%和33.3%,其中20*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从业人员占我省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近60%。

3、消费需求的增加为我省财政收入创造了大量的税收

以20*年为例,我省财政收入329亿元,其中,流通业创造税收(包括海关)50.5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的15.3%,同比增长24.8%。其中,批零贸易业提供税收40.1亿元,餐饮业提供税收1.95亿元,住宿业提供税收0.6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提供税收7.88亿元。从税种看,国内贸易领域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合计达31.28亿元,同比增长5.2%,增加额占全省税收增加总额比重的3.9%。

进一步分析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指标,并与部分省市相关指标对比表明,吉林省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费支出带来的,体现在我省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产业结构变动,形成了较大市场需求,新的消费增长内容使工业化和城市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都形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的巨大发展空间。

分析我省价格运行指标,我省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正增长,拉动了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20*年以前我省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商品零售物价一直处于下跌状态。在20*年农副产品涨价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价格率先上涨,20*年食品价格为1*%,20*年为110.2%,拉动了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保持了正增长,导致了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较快。20*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3%。我省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粮食和原材料等中间投入品价格上涨,剔出粮食和石油价格上涨的因素,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并不高,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并没有顺畅地传导到消费品生产环节,这与过去多次出现的全面、大幅度物价上涨有本质区别,因此物价上涨是局部和结构性的。

再分析我省城镇居民收入指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决定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近些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至20*年5年中,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70元、1519.5元、1443元、1466.88元和1581.4元;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同是,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经历了*至2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之后,20*年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主要是农产品涨价直接促进了20*年后期至20*年以来的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民实际收入大幅增长、预期收入改善的驱动下,农民消费徘徊不前的状态得到改变。20*至20*年,我省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达到252.1亿元、276.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3%和9.6%;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实现858.2亿元、97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13.8%。城乡差距分别缩小6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

(二)消费需求对我省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和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我们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研究基础,以边际贡献率和弹性值为计算目标的办法,对消费需求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进行定量研究。

最终消费每增加1%,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将会提高0.87个百分点。我们对江苏、江西、上海、浙江、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北京9省市最终消费对第一产业边际贡献率排序分析,从第一产业增加值绝对量上看,内蒙古、江西、黑龙江与我们吉林省处于同一个水平,但我省最终消费对第一产业边际贡献率均低于江西、黑龙江、内蒙三省区,说明我省最终消费对第一产业的拉动作用小于上述三省(区),也表明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进一步下降,我省与农产品相关的食品支出在总消费中的比例进一步下降。

最终消费每增加1%,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将会上升0.977个百分点。我们对国内上述9省市最终消费对二产边际贡献率排序看,我省排在第六位,相当于前三位上海、江苏、浙江的50%左右,与排在最后两位的江西、内蒙古仅差5—6个百分点,差距较小。我们分析,最终消费对二产中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不同省市工业品结构和特点进行解释。我省工业品主要是以中间产品为主,与最终消费的关联度相对较小,因此拉动作用相对较小,而上海、江苏、浙江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以生活消费品为主,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所以最终消费对其工业增加值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最终消费每增加1%,将使第三产业增加值上升0.936个百分点。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边际贡献率指标排序,吉林省排在最后一位,而且排在前六位的江苏、北京、上海、浙江、辽宁、江西与排在后三位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落差,说明吉林、内蒙、黑龙江三省最终消费对本省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较低。但就最终消费对本省第三产业中批零贸易及餐饮业关联度分析,上述9省市吉林省排在第一位,表明吉林省最终消费对批零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处于很高水平。我省及包括我省在内的9省市最终消费对批零贸易业及餐饮业增加值贡献率占最终消费对第三产业增加值总贡献率的比重分别为,我省0.55%,黑龙江0.33%,辽宁0.30%,江西0.25%,浙江0.24%,内蒙古0.21%,江苏0.21%,上海0.21%,北京0.06%。

从第三产业构成看,我省最终消费对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交通运输、通讯、医疗保健等行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远远不如对批零贸易及餐饮业明显。主要体现在传统服务业的科研技术服务业和批零贸易及餐饮业相对拥有明显优势,而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业等发展优势不明显,新兴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说明我省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仍偏重传统实物消费,集中在吃穿用上,也说明我省在走过温饱型消费阶段后,服务性消费将具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我省三产各业结构还有待引起重视和进一步调整。

20*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110.3亿元,占最终消费比重为66.1%。而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零贸易及餐饮业零售额所占比重为99.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85.7%,餐饮业零售额占13.8%,其他行业零售额占0.5%。所以我省批零贸易及餐饮业实现额是支撑消费率较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批零贸易业是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重要途径。批零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作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在35%至37%之间,居三产各行业排位之首。

(三)消费需求对我省经济结构升级和有效供给增加的拉动作用

在大市场、大流通情况下,商品市场呈现出了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工业产品净流入我省,每年约在200亿元以上。大量的外埠商品涌入,客观上促进了市场的交流与开放,实质上挤压了我省产品的拓展空间。1990年我省工业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为2.52%,1995至1998年分别为1.93%、1.95%、1.9%和1.88%。20*年我省工业产品产销率99.24%,同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是近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但我省工业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只有1.81%。工业品市场份额逐年减少,与我省产业、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我省多年来一直是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重工业投入大,但销售收入增长并不快。

从调度的20*年我省生产的部分品牌产品销售看,机械工业产品、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产品、轻纺产品和医药产品的销售主要是以全国大市场的拉动为主。如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佳宝汽车省内销售比重只占5.12%,而94.48%的产品销往省外,长春皓月清真肉业公司的皓月牌牛肉省内销售比重为30.69%,吉林德大生产的肉食鸡省内销售比重为28.87%,长春大成集团生产的淀粉省内销售比重为35.93%,吉林天景食品公司生产的天景牌玉米省内销售比重为20%,吉林省东亨运动鞋总厂生产的休闲鞋省内销售比重为18.08%,白山市喜丰牌塑料股份公司生产的喜丰牌塑料制品为10.73%,吉林修正药业生产的医药为2.25%,通化金马药业集团的中成药省内销售比重只有8.71%。

靠省内市场拉动的品牌产品主要有,红塔集团长春卷烟厂生产的卷烟省内销售比重为97.98%,四平金士百啤酒集团公司生产的金士百啤酒省内销售比重为75.09%,长春银瀑啤酒省内销售比重为88%,延吉卷烟厂生产的长白山卷烟省内销售比重为71.95%,长春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可乐饮料省内销售比重为78.36%,长春蜂巢家具有限公司生产的软床垫省内销售比重为72.*%,辽源龙泉酒业龙泉春酒省内销售比重为61.24%。

我省房地产投资带来的需求也主要体现在省内市场的拉动。据*年吉林省投入产出测算,每投入100元住房资金,可创造相关产业170—200元的需求。每销售100元住宅,可带动130-15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住房建设每增长10个百分点,可带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1998年以来,我省房地产业一直比较活跃,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平均居民每人的居住面积上升了22.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最多或主要用于住宅投资,20*年我省商品房住宅面积销售比1997年增长了6.2倍,20*年商品房销售额为64.69亿元,20*年为75.56亿元,拉动了我省装饰、家具、建材商品销售的大幅增长。20*年、20*年我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建筑和装饰材料类销售同比增幅分别为79.3%和53.8%。

我省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业产品地产品销售有效供给好于工业消费品。据我们典调全省20户百货商场,20*年累计实现销售额77.25亿元,其中地产品销售3.75亿元,省内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4.8%。而典调的10户超市,20*年累计实现销售额8.06亿元,其中地产品销售额为1.95亿元,占总销售额比重的24.1%。当前商品市场销售情况也表明,在我省消费类产品市场上,占主体地位的几乎全是省外产品。如食品饮料、洗涤化妆品、服装类,尤其是日用电子电器类产品,彩电有长虹、康佳、TCL王牌;洗衣机有海尔、小天鹅;电冰箱有海尔、容声、新飞等。而我省家电产品基本是空白。但我省粮食、畜牧业、食品加工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延长了产业链,出现了具有规模的一村一品的绿色标识品牌蔬菜,以及皓月牛肉、华正冷却保鲜排酸猪肉、德大肉食鸡等一些品牌,产品竞争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二、我省消费需求蕴藏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目前看,自从彩电、冰箱、洗衣机在城市家庭普及后,又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新一轮的消费升级的储备期后,我省城市家庭将进入新一轮消费升级,并将在更大范围内全面展开;农村市场正处在需求旺盛、快速成长时期,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很大。其主要特征表现:

(一)消费水平。据调查,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较高,收入80%以上进入消费领域,但是由于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居民消费水平却不高。2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05.12元,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467.08元,位居全国倒数第10位,仅相当于全国1999年的平均水平,滞后5年。由于收入水平低,我省城镇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所以有相当部分地区和相当部分城镇居民处在消费结构转换的边缘。与城镇比,我省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严重滞后,20*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2161元,比城镇居民少4669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1.6%,说明农村消费增长乏力,农民消费水平低,因此,迅速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消费结构现状。通过对食品、衣着、设备、医疗、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杂项等方面消费支出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食品支出和衣着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但农村人均食品支出比例依然高于城镇人口。在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方面,城镇人均支出所占的比例在20*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而在同一年,这方面的支出在农村人均支出中的比例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体现在家庭设备支出方面,农村相对于城镇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期。城镇人口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基本处在上升阶段,而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在经历了1998至2001年的逐年增长之后,在20*和20*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在交通、通讯、娱乐、文教服务支出方面,城镇和乡村人均支出比重基本上都是处在逐年增长趋势中。

总的看,我省低层次消费过剩和高层次消费不足同时存在,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全面升级与农村居民以改善生存条件为主的消费趋势并存。未来几年,我省非消费支出将会大幅增长,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知识消费的增长速度会大大超过实物消费增长速度,从而呈现以实物消费为主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知识消费并重的格局转变;而广大农村居民和城市中的低收入者则以提高营养水平、增加家庭设备、改善家庭基本生活条件和增加教育消费为主。

城镇汽车、住房消费将继续成为亮点,有可持续的市场需求,其中汽车消费需求将以平缓回升为主。同时围绕汽车、住房需求带来的产业链条拉长相关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将成为拉动经济新的增长点。住房和装修是我省消费者未来几年首要的强劲消费倾向,同时会带动家电、建材、装潢等相关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的作用将凸显出来。其中推动居住消费比重上升的主要因素除了收入水平提高和居住条件改善因素外,住房改革和居住类价格变动是重要方面。城市消费通信、信息消费、旅游消费将进一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信息通讯消费持续旺销,食品、医药、休闲保健等销售将保持较大幅度增长,高档消费品和名牌商品的消费也将快速增长,节能环保型产品的市场潜力将越来越大。农村居民消费将开始新一轮的转换,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仍是主项,吃、穿、住、烧、行、乐的顺序没有改变,非商品支出逐年增加,主要去向为各种集资、摊派、子女教育、医疗和人情费等。据典调看,20*年我省每百户农民拥有黑白电视机、彩电、摩托车、洗衣机分别为25.12台、81.63台、32.56台和58.75台,农村耐用消费品拥有率没有饱和,市场潜力很大。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居民仍以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为主。农村家电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并且消费群体逐渐扩大,进入快速普及阶段。餐饮消费将继续成为拉动我省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将注重品牌和文化,突出个性和时尚。

(三)消费购买特征。我们认为,对消费阶层的分析是对市场需求发展的一种判断。据调查,我省一般收入水平和一般消费水平的居民是非常大的群体,是我省消费的主要部分,但中等收入水平和中等消费的阶层会逐步成为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中等消费阶层的扩大,将带动我省消费结构的升级,并提高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贡献的作用。所以,不能忽视广大农村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者的消费,同时应关注一般消费群体、关注中产消费阶层的形成。城镇居民购买商品主要体现在:注重购买商品安全、卫生、无公害、环保、绿色、有机,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价格已不再是首选。农村居民购买商品主要体现在:要求商品经济实惠、经久耐用、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四)消费发展态势。预计“十一五”期间,我省消费品市场将继续呈现繁荣活跃、适度平稳发展态势,消费需求将成为拉动我省国民经济增长稳定、持续的因素。预计“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以10%至12%的增长速度实现2254.71亿至2467.28亿元,五年间将新增零售额854.71亿至1067.28亿元左右。

2005年开始,国内零售业市场对外全面开放,内、外资企业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将接踵进入,新的经销方式和手段必然给消费者带来价格更低廉、品质更优良的商品,消费者受益增大,将进一步扩大消费。这些都将使市场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国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两个市场的传导途径增多,相互影响进一步加深。总之,消费需求增长还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从政策因素看,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利于消费增长。但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不确定的经济运行环境将直接对结构的调整改造以及对消费的升级、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据调查表明,油价上涨使汽车使用成本越来越高,油耗已成为左右人们购车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收入因素看,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将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我省解决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措施的落实,将推动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刺激农民即期消费的增加。从城镇居民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低收入阶层在扩大就业,提高低保水平,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采取了操作性较强的分配政策,有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将促其潜在的消费能力得以释放。而且我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以20*年分析,各个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均小于全国水平。我省相对较小的收入水平差距将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发挥。

从投资因素看,较好的投资环境将促进消费需求增长。2005年我省将围绕加快推进“十五”百项工程,五大产业基地以及振兴老工业基地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将新增500亿元。据测算,每投资100元将有40元转为消费,投资规模的扩大将对消费需求的增加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从物价因素看,在收入变动不大的前提下,物价回落将促进消费的增长。2005年我省总体上物价上涨比较温和,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将上涨3%左右,低于上年水平。物价水平降低将使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幅有所回落,一定程度上刺激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消费。

从消费心理因素看,由于20*年末我省城镇尚有失业人员28.2万人、亏损企业亏损30.53亿元,同比增长13.7%,影响人们收入预期,消费者信心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利率负收益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居民消费将更加慎重。

从消费环境因素看,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有利于需求扩张。刷卡消费,电子商务等消费方式以及社会保障范围的继续扩大,都将支持消费进一步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未来几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农村中虽然各类商业流通主体、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迅速发展,但初步形成的由县城或一些集镇的综合性及专业性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基层零售网点和个体私营商业构成的农村市场网络格局组织化程度不高,新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体系还有待形成,农村流通渠道不畅、流通方式落后、流通秩序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将不同程度地抑制农村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购买力和农村消费品换代升级的局面。

三、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建议

我们认为,增加居民消费,从长期与宏观的角度看,要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加快城镇低收入居民、广大农民的收入增加速度,继续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农民各项增收措施落实到位,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尽快落实工薪阶层加薪计划,提高收入预期,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增强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以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这是根本。同时应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低收入者、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的各项保障政策的落实,以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达到增加消费的目的。

上述措施,应该说是一种长期的发展方向,它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和对居民最终消费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从短期和微观的角度寻找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具体办法。

(一)生产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增加有效商品投放市场。生产企业应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发展的机遇,加快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向一些适合现代消费的产品生产转移,主动研究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变化趋势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来调整产品结构,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发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以本地资源为主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新产品,开发物美价廉的商品,以适销对路产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汽车工业应加快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尤其是家庭经济适用型轿车和农用车。石化工业重点是围绕乙烯下游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加快发展精细化工、农用化工、汽车化工及合成材料的深加工。电子工业应重点围绕液晶基础、计算机及软件、通讯设备,开发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技术和产品。食品工业应以粮食、肉类及特产资源的深加工为主,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医药工业要围绕中成药、生化药、合成药和医疗器械,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冶金、机械、纺织、轻工、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应重点发展一批高附加值的优势产品,调整、转产、淘汰一批生产能力过剩、缺乏市场竞争力和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把有市场的产品、特色产品、名牌产品做精、做大、做好。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三产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以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消费需求的提高。

(二)加快业态的引进和创新,实现商业业态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应积极发展符合消费者现实需求的商业业态形式,重视商业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动商业集团的规模化发展,整合社会商业资源,发挥商业资本的规模效应,提高商业组织化水平。应重点加强城市零售商业功能的开发,并与提高商业整体竞争力相结合,与提升商业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相结合,与繁荣繁华城市相结合,与方便群众消费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综合超市、卖场建设,推进连锁超市、便利店、副食品零售网点的规范化、规模化建设,加快百货业调整和专业店、专卖店发展步伐,并从政策上、体制上为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政府部门在引资过程中,应做好商业网点的发展规划,规避市场网点发展无序、资源浪费和商家恶性竞争。通过建设、发展和改造,形成以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以地区商业中心和居住区商业中心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团组式的新型的现代化的商业布局。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拓展居民的消费空间,从而扩大居民消费。服务消费既是居民消费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扩大消费最有潜力的市场。当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基本满足以后,居民的消费结构就开始向增加服务消费比重发展,如通信、餐饮、洗染洗浴、美容美发、照相,以及家政服务、旧物回收、旅游、娱乐健身、保险、法律、心理咨询、网络服务等较高层次服务,还有为特殊群体所提供的服务。重点是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进一步完善传统美食街、风味小吃街、购物步行街等,拓展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增加便民服务网点,从而最终增加服务性消费。

(四)培育和扩大新兴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密切关注住房、汽车、旅游、信息、教育等新兴消费的增长和发展趋势,加大消费领域的市场营销力度,不断扩大居民旅游和服务消费;加快推进电信普及服务业务特别是农村通信服务发展;促进居民文化、体育健身消费;重视扶持保险、房地产、通信及餐饮服务业发展,寻求新的消费增长点和商品销售热点。

(五)采取有力措施,开拓城乡市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研究不同需求层面,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充分利用各种展销、展洽、工商衔接等形式,大力开拓地产品销售,向省外国外市场推介名优品牌商品,扩大市场份额,搞好辐射经营。同时通过有关政策鼓励支持大型商业有效网络载体,搞好延伸经营,加强农村市场网络建设,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适应农村市场需求,提供有效货源,扩大销售。

(六)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坚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当前应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加大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的不法行为,严把畜禽屠宰关和肉品运输及上市关。加大对散装白酒的整治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酒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肉、菜等重点商品上市检验,引导调味品行业贯彻国家强制性标准,严厉打击调味品市场制假售假现象和不合格调味品违法经营行为。确保肉、菜、酒、调味品等重点商品上市质量,确保消费者消费安全。还应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纠正地区封锁行为,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同时,完善信贷消费政策,扩大信贷消费的规模和领域,引导和拉动消费需求增长。

综上所述,增加居民消费,是一项涉及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城市化进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生产流通企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与产品质量安全法规的建立等方方面面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通过扩大消费需求,达到真正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上一篇:商务局酒类流通管理调研报告 下一篇:市招商引资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