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

时间:2022-05-26 12:15:43

浅议高中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

摘要:高中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教师要遵循适当的开展原则,正确实施地理课外活动,这样才能养成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发掘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课外活动;原则;步骤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促进师生相互了解、教学相长。

一、地理课外活动和地理课堂教学的关系

地理课堂教学能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打下基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起着巩固、补充等辅助作用,也起着扩展、深化、强化的作用。

1.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二者在教学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偏重理性(书本),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基础;而后者是偏重感性(实践),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深化。前者对学生强调统一,后者强调个性。

2.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课外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中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经常为他们开展形象化的课外活动,并加以启发引导,就是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3.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当前地理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课外活动作为提高及效率的手段,是智力生活的发源地。课外活动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程度、智力等心理特征实行分类指导,选择适宜的课外活动方式、类型和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全面发展。

二、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原则

1.积极引导与坚持自愿相结合

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当征求家长意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自愿地选择参加全校性或班级性的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理课外科技活动与地理课外教学活动。

2.形式多样与精心组织相结合

地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需要精心组织各种活动。校内地理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讲述地理故事,制作地理教具、地理模型及地理仪器,进行地理观察和实验,开展学校气象站活动,举办地理墙报、时事地图、地理晚会、地理游戏等,校外地理活动如乡土地理调查,日月星辰、地质土壤、天气气候、河流水文、植物动物等方面的野外观察,地理旅行、参观学习、采集标本、绘制地理图片等。无论何种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

3.计划性与活动性相结合

活动性原则就是不受教学计划的约束,适时、适地进行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近期结合我国神九对接天空一号,拓展和补充相关知识,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结合发生的日全食、月食等现象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活动,深化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

4.教师指导和学生为主相结合

对课外活动,教师要根据本地、本校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开展活动,教师要发挥好指导和协调作用。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不能越俎代庖,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大胆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在指导过程中多一些耐心、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急躁、批评和责怪,以免损害学生的积极性。

三、地理课外活动的实施步骤

1.列出计划表

教师要制订每学期的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法,做好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出成功的原因与失败的地方,当然有的活动内容应由教师做出必要的示范。因此,无论是何种地理课外活动,都必须列出计划表。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教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1~2课时的活动量。小型活动人数一般10~20人为宜,大型活动可视情况而定,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以后在活动中由各组长实际负责工作。师生共同配合,活动开展。

3.活动过程中的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督促与指导,如在调查我市沿江码头建设时,教师要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参观本地气象台时,要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要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适得其反;制作地理板报时,要讲究排版、文字书写、图文搭配、凝练加工。

4.做好总结,写好报告

地理课外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总结,写好报告,巩固活动成果,以便推荐交流和备查。

实践证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学生变得更加乐学,更重要的是,能养成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落实。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用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品尝美术的艺术魅力 下一篇:优化语法教学,师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