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积极教育”渗透于历史课堂

时间:2022-05-25 10:13:57

努力把“积极教育”渗透于历史课堂

“积极心理学”一词1954年首次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著作《 动机与人格 》中。20世纪末,西方社会兴起了一场“积极教育”运动,它发起于美国,逐渐扩展到欧洲的一些同家。本世纪初中国有学者开始对“积极教育”予以关注并进行研究。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和教师正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进行积极教育。作为一种学校的教育理念,“积极教育”倡导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主张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那么,如何把“积极教育”渗透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学习才会变得愉快而高效。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愉快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快乐学习。例如,有一次,美国某中学历史课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开始,教师宣布每一位学生的最近考试分数。结果许多学生垂头丧气,这时教师灵机一动,说:“如果想加分数,就给我10美元,但只能是白种人学生。”学生都很愤怒,拼命跺脚、喊叫,纷纷把课本、书包扔向教师,表示不满和抗议。教师则不慌不忙地用早已准备好的盾牌来抵挡,并用水枪向学生扫射。学生惊慌失措地躲闪、逃避。等学生准备歇一歇时,教师严肃地说:“同学们,刚才的场景就是当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反对种族歧视、组织示威游行的历史情境再现。他最终倒在统治者的枪口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著名佳作《 我有一个梦想 》!”生动的场景,加上教师巧妙的点评与过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然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后面的课程。

2.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教育改变了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学生心理或行为的问题,转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不断强化学生的优点。所以,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寻找学生的缺点,更应该主动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挖掘学生的积极潜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学生在积极情感的引导下,就能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轻松、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所教的班上有位学困男生,不仅经常违纪,还特别不喜欢学习历史,有一次上课时他因玩游戏机被我发现了。他怕被学校处分,再三请求让我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并保证以后要认真学习,绝不再犯。为了帮助他深刻反省,我结合他有演讲的特长,给他安排了主持班会的任务。在班会上,他的口才得到充分发挥,调动了现场气氛,让整个活动办得很成功。同时,他也能勇敢剖析自己,自我批评很到位,对其他学生产生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这之后,我发现这位学生在纪律上越来越严格地要求自己,对历史学科也开始认真学习了。随着成绩的稳步提升,他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积极教育的关键。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扮演好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领悟知识,完善智能结构,不断提高创新素质。例如,我们坚持以生为本,构建以历史学案为核心载体的“三点四步”教学模式。“三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四步”是指教学流程,包括“定向示标”“问题分析”“合作探究”“反馈指导”四个板块。这种历史教学模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二,教师要做到“三不讲”。凡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读书能理解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历史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学生因而有了充分讨论、合作探究的空间,课堂参与热情高涨。另外,教师自身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史料,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对话,注重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想把“积极教育”渗透于历史课堂中,必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历史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地对待学生,不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历史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应抱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的心态努力去发现学生潜在的优势,想方设法创设条件,及时为学生排难解疑,提供成功体验的机会。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会引起学生对爱的共鸣和反馈,他们会对教师更加热爱和信赖。其次,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教师绝不能仅凭一时一事给学生的将来妄下断言,必须注重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要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并不断强化、迁移,最终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再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比如,紧扣历史事实,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各种探究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作答,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或者适时地采用时政新闻,文化专题节目,形式多样地呈现历史素材。师生在共同分享、探讨历史现象的过程中,思维不断碰撞,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相长,师生关系自然会变得更为融洽。最后,历史教师对学生要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不能紧紧地把目光盯在学习成绩上,避免让“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砝码,要注重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成长感受和生命体验。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激发他们深刻、积极的心理体验,调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双赢的效果,教师应自觉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等策略,巧妙地渗透“积极教育”,在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江阴市第一中学,江苏 江阴,214431)

上一篇:中粮全产业链离神似还有多远 下一篇:离开多媒体技术同样能上好美术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