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多媒体技术同样能上好美术欣赏课

时间:2022-10-30 08:59:59

离开多媒体技术同样能上好美术欣赏课

多媒体技术具有容量大、表现力强、操作方便等特点,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得当,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但它只是一种技术,无论多么先进,评判它的标准只有一条,即教师在运用它之后能否实现教学目的,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上,一些美术教师还存在误区,甚至认为离开多媒体技术就不能上好美术欣赏课。事实真是这样吗?下面,我就以

《外国风景画赏析》(苏少版八年级下册)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误区

1.喧宾夺主

在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时,本来作品背景越单纯越好,但一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背景极其复杂,画框奇形怪状,并且大量使用动画和声音效果。这些花里胡哨的课件,违背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即在特定时间内人的大脑只能接受最主要的信息。这样做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的关注,喧宾夺主。

2.画蛇添足

一些教师从上课开始时的“欢迎光临”“同学们好”到结束时的“再见”,均以多媒体形式呈现,过分追求一种“全程”效果。本来这是美术欣赏课,不是多媒体技术展示课,在教学之外播放跟教学无关的图片属于画蛇添足。

3.忽视情感

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无论是图片展示及相关文字说明,课件上一应俱全,整节课都按课件设定的程序进行。如此一来,多媒体只是在冷静地展示了一份准备好的教案,教师沦为一名键盘操作员。由于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难以激发出来。

4.过分依赖

某些教师平时不认真备课,课前临时到网上随处一搜,就可以下载大量的现成课件。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所教的学生也各不相同,过分依赖现成的课件而不去因材施教,不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制作课件,削足适履,生搬硬套只会让教学大打折扣。

所以,美术欣赏课不应该滥用多媒体,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不只是看,还要思考,要捕捉内心的真切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不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美术欣赏课案例

我在上《 外国风景画赏析 》这一课时,整节课没有采用多媒体技术,只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度很高,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便是我这次堂课的教学实录(节1.导入

师: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假期里见过的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优美的场面,可以是旅游所见的风光,或者是家乡的景色……大家可以小声讨论,然后组织语言描述景色及你个人的感受。

生:我去到了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园,到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紫色,感觉很浪漫。

师: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想象那是怎样的画面和味道。

生:我到大连海边,看到金色的沙滩和湛蓝的海水,心情很舒畅。

生:我乘坐小船,夜游苏州山塘街,建筑是粉墙黛瓦,桥上有彩色的灯光,路边是悠闲的人们,还有人在唱歌,感觉很美。

……

【设计意图:学生的描述比教师的讲述更能引发其他学生的兴趣,从而能快速将学生带入他们所描述的场景中。导入环节的设计虽然没有使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图片,但是来自学生亲身经历的画面能更好地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师:当我们在旅行途中见到难忘的景色,会怎么做?

生:用照相机拍下来。

师:而画家是怎么做的?

生:画下来。

师:把看到的优美风景画下来,这样的画叫什么画?

生:风景画。

【设计意图:自然而然的导入,让学生对风景画的定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2.讲授

第一步,教师通过分析画家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风景画赏析的步骤,通常这是一个对作品进行由表及里探索的过程。赏析者先要初步了解作品的画种、画家生平、创作年代等基本信息,接着描述画面内容(观察远近中景都画了哪些内容),再通过画辅助图分析构图,通过观察分析色彩。最后结合前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思考,揣摩画家想向人们表达的情感。整个赏析的过程,从一眼就能发现的信息到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它是层层深入的。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一幅幅由教师讲解,不如教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欣赏风景画的方法。这种方法特点在于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它可以较好地化解学生初遇油画欣赏的畏难心理,以及不知所言的窘境。在这一环节,重点是构图和色彩,教师要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讲解。】

第二步,教师示范赏析画作《 峭壁 》。先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比如作品的画种(油画)、画家(库尔贝,1819—1877年)、国籍(法国)等。接着描述画面内容:画家画了海边一处悬崖,崖岸很高也很陡峭,近处沙滩上画了一些渔船,远处是大片的天空和海平面。再进行构图分析和色彩分析(略)。教师的个人感受:通过蓝色的天空和金黄色的沙滩形成鲜明的对比,简捷的构图给人大刀阔斧的感觉,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之美,而这一种感觉也是作者当时面对此景所感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理论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将理论应用到欣赏中。】

第三步,让学生找一幅自己最喜爱的风景画,按照欣赏的步骤进行评析。先小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要求观察仔细,描述完整,用词精确。

下面是学生的发言摘录。

生1:我最喜欢《 海港日出 》这幅画。它的作者是法国的洛朗,画于17世纪。画家描绘了画了海边日出朦胧的场景,岸边劳动的人画得很逼真。近景有的人正在打算出海,他们的家人则坐在岸边聊天;远处是初升的太阳。整幅画面色调是金黄色的,所有的事物,包括树木、海边的房屋和人们都笼罩着金色的阳光,给人温暖的感觉。

生2:我喜欢《 特尔夫特的街景 》这幅画。作者是荷兰画家维米尔,画于17世纪。它画的不是那些雄伟的高山或者特别的景色,而是很平常的街景,房屋看上去很古老了,墙壁有些开裂,木头的窗棂也很旧了。画面中还有几个普通人在劳动,有的在打扫,有的在做手工活,有的在为小狗洗澡。画面充满和谐的氛围,给人宁静的感觉,看过之后心情很安静。

生3:我喜欢油画《 林间小道 》,这幅画是16世纪荷兰画家霍贝玛画的,画的是乡村田间的一条小路。最有特点的是路边两排树木,它们高矮不一,层次不齐,但很有节奏感,画面也很有立体感。看到这幅画有一种回家的轻松愉快的感觉。

……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师所教的方法,按图索骥顺利地完成对一幅陌生风景油画的赏析,并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面对一幅画时常常一脸茫然,仅能用“好看”或者“有气势”等词语进行评价。】

3.补充

学生对上述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比如,介绍16~17世纪荷兰风景画涌现的历史背景;就《 林间小道 》这幅画要着重解释一下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及效果。

【设计意图: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赏析之后,对他们未能发现的绘画历史背景和绘画技巧等再进行一些补充。】

4.作业和小结

这节课不但让学生欣赏了16~17世纪以荷兰为主的一些著名的欧洲风景油画作品,更加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风景绘画的赏析,掌握了欣赏风景画的步骤。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也会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去欣赏别的绘画作品。课后,要求学生将今天课上的发言重新整理并写下来,形成一篇完整的美术评论文章。

【设计意图: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学习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一个过程。看似重复的动作,其实能让学生情绪高昂、思想集中地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

以往一堂美术欣赏课结束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听得没精打采,昏昏欲睡,更谈不上掌握自行分析和赏析的方法。即便使用了多媒体,也无非多看了几幅图片,多听了几个故事,由于缺少学生的参与,使得学生的思绪是游离的。而我的这堂课,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兴趣浓厚,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知识熟练运用,完成了自主知识建构。总之,只要注意上课的方法,离开多媒体技术同样能上美术欣赏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江苏 苏州,215104)

上一篇:中粮全产业链离神似还有多远 下一篇:科技,颠覆着传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