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指导体系之探析

时间:2022-05-25 08:13:15

高校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指导体系之探析

摘 要:面对现今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和大学生普遍的适应能力差的状况,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相关问题,发现目前大学生在职业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适应能力体系,通过将理论课程引入和实践平台的搭建,从长远出发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现状

(一)大学生职业适应过程中的问题

1.就业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根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约几百万左右人待业。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仍未过去,2008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一直不景气。另一方面,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校大学生入学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这些客观环境成为大学生就业和职业适应发展的客观不利条件。

2.大学生本身职业发展问题

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相关采样调研,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职业适应状况不佳,很多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之后不能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发现现实工作岗位与期望值出现偏差;职业能力关注点出现问题,刚就业的大学生与已经工作几年的毕业生相比,他们对于职业能力的关注方面存在不一致,即对专业知识能力、外语水平、学习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等侧重点出现很大偏差;对于职业素养的认知产生偏差,抗挫抗压、责任意识、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吃苦精神等意识比较淡薄。

(二)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缺乏的原因

1.外部环境原因。现今大学生为80末90初,由于先天和后天优越的生活环境,造成他们在吃苦耐劳、抗压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比60后70后更加显得薄弱。除了家庭和社会环境,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教育体制造成了大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实践经验。

2.内部因素原因。正如前述提到的,当今大学毕业生由于外部优越的生活环境等原因,他们不能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和就业需求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到的理论内化。很多大学生没有认清楚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的应该是一种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而不仅仅是确定的知识体系。毕业之后,发现自己所学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二.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指导体系

(一)构建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理论指导体系

1.构建大学生职业适应力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

开设大学生职业适应力培训系列课程,传统的职业生涯发展培训课程主要针对就业目标方面。而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的理论指导体系,要打造终身教育的理念,塑造一个动态的培养过程,即不只是关注大学生的“择业”,而更为关注大学生的“适应力”,也就是大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具体高校可以将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理论课列入选修课程,规定学分。另一方面,培养、选拔、引进一批有资质的教师是确保该项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2.构建提升大学生的各种职业适应能力的内容体系

提升大学生对职业态度、职业目标、沟通技能、思维和人际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这些能力关涉将来整个人生的发展问题。理论的构建和培养要紧紧围绕这几个能力而展开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课程着重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培养大学生在职业态度塑造上的能力,怎样根据职业目标改变和优化自己的态度;培养树立职业目标的能力,要使大学生意识到目前的就业宏观环境和政策,具体行业、职位的信息,使自身和职业目标更加契合;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沟通技能,沟通是整个职业生涯的最重要的技能;培养思维和人际关系等能力也是大学生所需要的。

(二)开拓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实践指导体系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理论培训体系,设置个性化的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实践指导体系,构建实践指导平台。通过开发校内资源,模拟职业角色(即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利用校友等校外企业资源,为大学生搭建固定、有特色的实习实践平台,为他们的理论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以上理论指导和实践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从长远综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大学生整个生涯的竞争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郭彦辉 (1979.09-),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硕士研究生,讲师。

上一篇:刍议小提琴演奏中左手训练技巧的练习 下一篇: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