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三年实验铁律

时间:2022-05-25 03:58:46

基金定投三年实验铁律

2011年大多数基金公司市场部门日子一定都不太好过。市场低迷,基金普遍未跑赢上证指数,新发基金难上加难。大部分基金公司在基金销售开始加码基金定投。

不可否认,定投“看上去很美”:通过分摊成本平滑掉市场波动,避免了择时的困扰,适合中小投资者操作。

问题是,这种看似“无忧”的操作真的适合所有市场吗?《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基金定投实验显示,基金定投能够实现资金效率优化,依然存在时点选择问题。

研究基本结论显示:在单边上涨的市场中,定投收益率远不如一次性投入(包含指数与非指数偏股型基金),并且指数型基金定投收益率明显高于非指数型偏股基金。

在单边下跌且震荡市,定投战胜了一次性投入,非指数型偏股基金收益率明显高于指数型基金。

而在“V”形震荡市,定投收益结果为:非指数偏股型基金好于指数型基金,对指数型基金定投收益率高于一次性投入,而对非指数偏股型基金则不如一次性投资收益率好。

倒“V”市场形态中,按收益率高低分别为:一次性投入>非指数偏股型基金>指数型基金。

定投实验的基本方法

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简称,指在固定时间(如每月8日)以固定的金额(如500元)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这样投资可以平均成本、分散风险,比较适合进行长期投资。

这里所说的长期投资,目前没有统一规定,一般投资者认为至少三年才能称得上是长期,甚至是5年或更长。

目前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心理,普遍期望尽快见到投资成效,没有耐心等待很长期限。因而,《投资者报》在做本次定投实验时,选择了三年为定投时间段。

不同的市场行情,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为了简化行情的基本特征,将行情分为四大类:单边上扬行情、单边下跌行情、“V”震荡行情和倒“V”震荡行情。

这四类行情对投资成本会有直接影响。当然,在现实市场中没有绝对的形态,在选取阶段不用考虑细微波动,而只去求大致形态。

在不同市场形态下,选择指数基金和非指数偏股型基金定投对基金投资收益的影响也不一样,因为指数基金是被动管理,而非指数型基金是主动管理。

在实验中,对指数型基金选取沪深300指数为例,而非指数偏股型基金选取与市场平均收益率相当的大型基金产品。

若忽略了资金闲置的成本,所得结果存在误差但不会很大。若将闲置时的收益按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算,定投实际收益率可能高出1-2个百分点,若按活期利率计算,定投实际收益率不会超过0.5个百分点。

第一种形态:

单边上扬市场(2004.10-2007.10)

连续三年保持上扬的单边形态非常少见。近10年上证指数高点出现在2007年10月,我们选择该日为终点,那么对应起点即为2004年9月份,期间上证指数上涨了298%。

整体而言,上证指数的形态是单边上扬的形态,连续上涨约三年。

实验中指数基金选择以博时富裕沪深300指数基金为研究对象;而非指数型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为362%,与该收益率相当的代表性基金有大成价值增长、海富通精选等产品,本实验以大成价值增长为研究对象。

博时富裕沪深300、大成价值增长两只基金一次性投入的收益率分别是:357%和362%。

如果从2004年9月30日起开始定投,连续投资36个月,博时富裕沪深300指数基金最终收益率为287%,大成价值成长最终收益率为250%。

从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在单边上涨市,指数基金定投收益率高于非指数型基金。无论是指数型基金还是非指数型偏股型基金,定投收益率均不如一次性投入的收益率。

第二种形态:

单边下跌市场(2007.10-2010.10)

持续三年单边下跌的形态目前实际上并不存在。我们选择以2007年10月为起点,终点对应在2010年10月。

在这期间,直线下跌的阶段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2009年和2010年反弹震荡,但仍属下跌行情阶段。从2007年10月16日至2010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下跌了50%。

实验中,指数基金选择嘉实沪深300指数为例;非指数型偏股基金期间平均收益率为-21%,与该收益率相当的代表基金有:汇添富优势精选、长城消费增值、华宝兴业先进、南方绩优成长和上投摩根阿尔法,本阶段选择南方绩优成长为研究对象。

对嘉实沪深300指数、南方绩优成长两只基金一次性投入的收益率分别是-40%和-21%。而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按月定投最终收益率为13.71%,南方绩优成长定投收益率为18.92%。

在单边下跌时,非指数偏股型基金能够发挥主动管理的作用,三年定投收益率高于指数型基金。无论是指数型基金还是非指数型偏股型基金,定投收益率都远高于一次性投入。

第三种形态:

“V”震荡市场(2003.8―2006.8)

第三种市场形态是先下跌,然后再涨回去。近10年A股市场,比较类似的形态发生在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期间上证指数从1500点下跌至998点,然后在2006年再次回到1570点,中途出现连续震荡。整体而言,这个阶段指数的波动形态相当于“V”形。

在2003年8月5日至2006年8月5日的研究阶段中,上证指数上涨了5%。这个阶段市场先小幅上涨,然后直线下跌,跌幅接近50%,随着股改的推进,上证指数再度回到1500点之上,前后经历了三年时间。

因该阶段指数基金较少,实验以万家上证180指数为例;非指数型偏股基金在该阶段平均收益率为53%,与该收益率相当的代表基金有嘉实稳健、长盛成长价值、招商安泰股票和华安创新,本阶段选择嘉实稳健为代表研究对象。

对万家上证180指数和嘉实稳健两只基金一次性投入的收益率分别是16.63%和52.65%。

若从2003年8月29日起开始定投,连续投资36个月,万家上证180指数基金按月定投最终收益率为32.45%,嘉实稳健最终收益率为43.05%。

从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一是在先跌后涨的形态中,指数型基金的定投收益情况不如非指数偏股型基金;二是先跌后涨时,指数型基金定投的收益率高于一次性投入,而非指数的偏股型基金的定投收益率还不如一次性投资收益率。

对于非指数偏股型基金实验以招商安泰股票、长盛成长价值、华安创新为例,结论与嘉实稳健一致,一次性投入的收益率高于基金定投。

第四种形态:

倒“V”形震荡市场(2007.3―2010.3)

近10年中,A股市场类似倒“V”形形态的典型时间段,在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上证指数从3000点扶摇直上,最高攀至6000点。此后市场又单边下跌,至2008年10月跌至1600点,并大约盘整一年回到3000点附近。

从2007年3月14日开始后推三年,上证指数上涨了1.64%。

在该形态下,非指数型偏股基金在这个阶段平均收益率为55%,实际中偏股型基金的收益差异非常大,收益率最高达到275%,而最低的收益率为-22%。与平均收益率相当的代表基金有汇添富均衡增长、易方达策略2号、大成积极成长和鹏华动力增长等,本阶段选择易方达策略2号为代表研究对象。指数基金以嘉实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对象。

结果显示,嘉实沪深300和易方达策略2号两只基金一次性投入收益率分别是15.68%和52.84%。

如果从2007年3月30日起开始定投,连续投资36个月,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按月定投最终收益率为8.22%,易方达策略2号定投最终收益率为14.81%。

从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在倒“V”市场形态中,非指数偏股型基金定投收益高于指数型基金,表明前者能够发挥主动管理的作用;但无论是指数型基金还是非指数型偏股型基金定投,收益率都不如一次性投入。

上一篇:王琦:出售基金并非业绩原因 下一篇:倒“V”市场实证:近三年定投全输一次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