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时间:2022-05-25 12:23:17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摘 要: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主要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且掌握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世界的科学态度。探究性学习是指从现实生活中或者学科领域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他们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些探究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

1.确定问题,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情境中承载的数学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要能恰当、清晰地承载数学问题,并在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如,有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结合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数学问题蕴含于特定的情境中,化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

2.寻求问题情境创设的最佳切入点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直观地感知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参与,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再让学生动手用纸折一折不同的角,并且摸一摸,感觉一下角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这样让学生多参与,更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4.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感知最深刻的部分就是从生活中接触和用到的知识,如果教师把这些知识通过比较等方式创设成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现给学生,启发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便容易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鼓励学生对“千米”进行猜想:1千米大约有多长,走完1千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米尺、卷尺),选择工具(或是不需要这些工具),组织学生到操场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不仅具有挑战性,还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选择内容,设置探究目标

1.直观性较强的内容

如,在小学几何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几何中图形的特征、位置和计量单位等。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做做、看看、比比等,使学生的潜意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2.学习方法相似的内容

如,几何教学中,几何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将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进行推导出来的。教学中根据“学习方法相似的知识”设计探究活动,更能诱发学生认知结构的强烈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迁移性较强的内容

如,计算教学中,百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等,这些知识的前后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能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对知识进行迁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4.规律性明显的内容

如,加减乘除的运算定律、商不变的性质等等,这些知识联系密切,相似度很高,规律性也比较明显,针对这些规律性明显的知识进行探究,对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方式

探索性学习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而学生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探究方式。

1.列举法

数学中有很多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往往比较困难,如果联系实际,用列举法就比较容易解决。如,鸡鸭同笼的问题。在列举中需要有序的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2.推因法

学生对知识点是否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是学好数学的表现。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通过预习,学生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底×高。教师应通过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底×高?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有知识长方形,进而推出结论。

3.操作法

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牢固,推理才能严密。“猜测—动手操作实验—验证—下结论”是探究性学习中常见的方法如,掷硬币猜测正面还是反面,由学生动手操作并记录数据,当学生发现与猜测有出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总之,数学探究性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寻求有效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实践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刘雪清.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实践探析[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5).

[2]茹惠华.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环节设计[J].新疆教育,2012(15).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九龙湖中心学校)

上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下一篇:浅谈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小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