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教材之点,拓语文之面

时间:2022-05-25 10:04:47

扣教材之点,拓语文之面

名师的教学之所以精彩迭出,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别出心裁,对教材的运用胜人一筹。可见,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能不能科学地处理教材,合理地运用教材。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灵活处理与创新运用教材,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经历过程与方法,丰富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我谈谈我的教学方法。

一、抓住聚焦点,发散思维

现在的语文课堂老师问得仍然很多,学生主体往往成为文章中的事,口头上所说的事。为什么老师问得多?这是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到位的表现。一篇文章最能引领学生独立思考的地方是不多的,我们从“文眼”一词可以看出。为什么老师知道这一点,却仍然要问,代替着学生行事?这是老师不相信学生的反映,这是老师对教材钻研不深入难以更好浅出的反映。所以,在钻研教材上,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思考,最终一定要找到这个思考点,因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自相矛盾》一课的教学。这篇文章短小,通过几个人物的语言,揭示一道理。教学时,我以问题:“你怎么评价文中的这几个人?”展开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评价如何做个聪明人。学生没有就文本说故事,而是从多角度去思考、去辨析、去发现,在充分的读书体验、行为思辨、互相启发、积极思维中增长自己的智慧,对情感体验是一次丰富,对原有认知是一次提升。

二、紧扣范例,延伸课外

语文课堂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场所,语文教材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内容。《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并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的性质和数量。这就要求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修订后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选自名家名篇,学习这类课文是诱发学生读书欲望的良好契机。我在教学时以点辐射。如在学生学完《装满昆虫的衣袋》后,以它们为敲门砖,介绍学生阅读《昆虫记》;在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草船借箭》后,向学生介绍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在学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鼓励学生阅读高尔基的其他文学作品。在学生满腔热情投入课外阅读之际,不断予以关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准备如何解决,等等。待学生的课外阅读告一段落后,让学生说说书中的故事,或让学生学习评价书中人物;或组织读书知识竞赛,让学生自己主持,既能检查读书效果、总结读书要领、暗示读书方法,又能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舞台,更激发学生再次投入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三、利用未知,促进素养

现行的教材紧跟时代步伐,有很多名词与涵盖的信息学生一知半解或一无所知。这时就出现了学生与教材的知识盲点。很多老师费尽口舌、倾情表演,学生却还是云里雾里,不知哪山对哪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才能把终身学习变成自己的责任。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这时就可以巧妙利用教材课文中学生自主发现的知识盲点和未知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利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如在学习《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时,很多学生对艾滋病一知半解甚至有很深的误解,由此七嘴八舌讲开去,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微机房,到网上查阅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以便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结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从网上获取了大量信息,并能试着取舍信息,给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利用获取的信息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平台上,小斗士的形象与精神就自然地凸显出来。难能可贵的是在后续学习中,一旦遇到感兴趣而又一时弄不明白的问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了。我觉得,对于学生出现的知识盲点与未知领域,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培养他们进行有效的取舍。这不仅能为深入理解课文服务,而且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促进并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四、开展活动,拓展时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果我们潜心钻研,就不难发现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含有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沟通的有利因素。如在学完《变色龙》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以《走进变色龙》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收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了解变色龙主要分布在哪儿……促进语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的联系;第二步,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你对变色龙的认知,促进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的联系;第三步,大讨论――如何保护变色龙(大自然)环境,促进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上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冲破了仅限于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的限制,实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教材钻研是一个永远也挖掘不完的话题,钻研教材有利于学生真正拥有母语。因为应试教育问题,现在许多教师把精力转移到钻研习题上,这是本末倒置。我们要共同行动起来,用各自的智慧,紧扣教材之点,拓宽语文之面,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使语文增效落到实处。

上一篇:破镜难圆吗? 下一篇:利用课程资源勿忘“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