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如何用“尊重”与教师构建关系的思考

时间:2022-05-25 04:58:44

谈大学生如何用“尊重”与教师构建关系的思考

【摘要】 尊重,是大学生与高校教师之间构建良好互动关系的重要条件。将尊重运用于大学生与教师的日常相处中,做到完整接纳、以礼待人、信任对方、保护隐私、真诚表达,是大学生恰当地体现出尊重教师的具体表现,使得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健忘既有效又艺术。

【关键词】 大学生 尊重 教师 构建关系

1.思考原因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当代社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应当是一种相对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它是师生通过相互作用与影响,通过协调内部关系而形成的,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成熟、完美阶段。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学时期正值青年思维、身体与智能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其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阶段。与之前相比,大学生显现出其特有的心理特征:主体意识、批批判意识增强,情感日益丰富,具有多元化的人生观,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与设计人生。在这种自身角色的转换中,大学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不仅从行为上无法较快适应,心理上也长期存在排斥与不和谐的现象,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上。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一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第三,家长与社会对教师的成见也对学生不尊重教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尊重”作为搭建大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关系平台的第一步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词。大学生运用“尊重”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实现情感信任、沟通顺畅、教育可行的重要基础。但大学生要如何做,才能适当地体现出对老师的尊重,从而被对方认可与接受将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2.研究意义

2.1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其儒家文化非常重视尊师重教

从教育方面讲,儒家非常注重尊师重教,尊师重教是具有长远意义的事,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民族的前景与国家的前途正是依靠素质良好的劳动者。教师作为教育传播的纽带,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一个社会是不是尊师重教,反映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2 尊重是构建学生与教师良好关系的第一步,是实现后续步骤的可行性条件

大学生想要迅速适应由学生向社会人角色的转变,首要任务就是尽快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在大学生尊重、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真诚交流,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沟通的顺畅。

2.3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

通过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走进的角色转变,不断摸索与人交往的艺术,从而为将来走入社会,整合知识,与工作领域的上级交往积累经验。

2.4 尊重教师作为一种大学生礼仪教育

有助于引导学生讲礼貌,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综合素质,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赢得他人的尊重。同时有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学生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且对于青年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加强学生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注重礼仪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

3.解决方案

尊重,意味着将教师作为有思想、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人去对待。大学生与教师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基础在于双方的尊重。虽然它受到学生与教师双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学生更应该有主动的意识,要积极、科学地与教师建立关系。综合各方面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运用“尊重”与教师构建关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完整接纳

在中国的近代,教师之所以成为一个楷模,与当时的人际关系较为简单有关。农业社会中,没有现代如此开放的条件,接触面很小,一个学生接触的就是同一个老师,言传而身教。而现代社会则有很大的不同,学科的细分,信息来源的多样化,这种情况下,将优点固定到一个人身上,作为学生唯一的崇拜对象也是不现实的。大学生应该将教师还原为一个本质的“人”来看。既接纳他们的优点,也接纳他们的不足,不能只拿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衡量他们。观念上的相对开放是大学生尊重教师应有的态度。

3.2 以礼待人

大学生在与教师的日常交往中,除了应对其使用礼貌用语外,还应注意到不私下传播未经证实,有损教师名誉与形象的言论。在课堂上应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尊敬诚恳的态度、文明礼貌的用语,配合微笑、点头。敬礼、握手等正面的肢体语言,能给教师形成一种较为良好的专业印象。比如当老师因长时间用嗓,声音沙哑与疲惫,学生应为其端上一杯热茶或是送上一包润喉糖;当老师遇到突况无法按时道课,学生应该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为其考虑并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当教师情绪低落时,哪怕是一条短信的问候也是传递关怀,表达尊重、友好的方式。纵然有时教师会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受个人情绪影响,做出一些不当的言谈举止,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们也应该尽量理解与宽容他们。教师不是圣人,本质上就是普通人,难免会犯错。大学生要坚持以礼相待、以理服人,用适当的方式向教师提出意见或是建议。

3.3 信任对方

信任是尊重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沟通才有实效。而当代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构建起来或彼此间关系还缺乏稳定的时候,教师难免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顾虑。因而双方的交流就很可能出现一些犹豫与掩饰。教师往往有意识地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积极的形象,培养在学生中的威信。若大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因为理解偏差或个人片面的认识就对教师做出有失公正的评价并进行传播,势必损害教师的名誉形象,从而增加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的顾虑,心理上对大学生产生抗拒与排斥,甚至有意识地避免过多与学生接触。因此,大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应坚持公正与真诚的原则,从而取得教师的信任。纵然他们有暂时的难言之隐,只要懂得尊重与信任,老师们总会愿意敞开心扉,与他的学生分享学习生活中的成长与感悟。

3.4 保护隐私

当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一些教师会将大学生像朋友或是孩子一样对待,甚至向其倾诉自己私人生活的心事。这时,大学生不仅应该感谢教师对他们对自己的信任,更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保护他们隐私的责任,不要随便外传,避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真挚且认真倾听的同时,只要不是违法乱纪威胁他人安全的事,就应为之保密。要尊重教师的意愿,不要过分好奇地追问或是私下打听教师的私事。更不应该在学生中传播任何未经教师本人同意的隐私。喜欢在背后随便议论教师,甚至对其私生活指指点点的学生尤其不受欢迎,教师们也大多对其敬而远之。

3.5 真诚表达

真理面前,师生是平等的。这一点,不需要盲从。对教师的尊重并非即对其的观点看法表示百分百赞同。在大是大非面前,大学生作为心智趋于成熟的成年人,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原则与价值观,向教师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与观点,努力创造与教师沟通的良好平台。这与尊重教师并不冲突与矛盾,反而也是一种尊重与“教学相长”的体现。大学生要敢于说“不”,表达真实的自己。这并不代表否定对方,只是在某个问题或事件上个人观点的表达而已。这也是学生与教师坦诚相待的体现,而且能更加凸显出两者之间关系的平等状态。当对方对同一事件持有不同看法与意见时,大学生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是从另一个视角为教师提供参考,给他们多一种新的思路。没有这种思想上的“碰撞”,哪儿能擦出灿烂的智慧之花呢?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其实也很欣赏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而教出超越他们水平的学生更是成为不少教师在教育生涯中追求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 《社会观察》专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特级教师于漪

[2] 江艺敏.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20

[3] 范俊彦.论构建和谐的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J]山西大学2009.11

[4] 杨子仪 马琼.谈辅导员如何用尊重”与大学生构建关系的思考.西南交通大学

上一篇:浅谈语感训练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