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受益之我见

时间:2022-05-25 04:57:53

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受益之我见

摘要:为了积极推进“3+1”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工作,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课程改革,并帮助学生“走出去”到材料领域知名企业现场实践,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一些系列的培养组合方案,如企业实践、学科竞赛等,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校企合作;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32-02

一、卓越工程师项目简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改革措施主要是通过“卓越计划”参与专业的培养,指定适合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措施,能否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简称“卓越工程师”),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该项目的核心内容。高校必须根据该计划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和目标制订相应的、创新的、有意义的培养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特色培养方式,为国家未来培养卓越并适合实际生产的后备工程师。根据“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从2011年开始探索卓越人才的培养方式,迄今已历时4年,不仅从专业配套课程设计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方案,还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量身打造多种不同模式的联合培养,既从理论上提高了学生对材料的学习和感悟,又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走出去”,进入企业一线,学习材料工艺过程,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热爱和实践能力。同时,还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比赛中锻炼自己,提高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1.“卓越工程师”暑期实习计划――校企合作。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的试点专业,为了着实推进“卓越计划”实践课程部分的改革进程,于2011年开始实行“卓越工程师”暑假实习计划,而且随着进程的推进,不断有新的专业引入该培养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几年来,为广大学生争取了30多个材料领域知名的企业作为学院学生“产学研”基地和暑期实习的基地。这些企业涉及材料研发与制备、材料检测、电子材料、机械设备制备等众多材料领域,如艾伯纳工业炉有限公司、上海机床铸造一厂、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久立特钢、美国肯纳公司、山特维克集团、香港万通集团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外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如何应用于企业生产的,还可以学到专业课没有的内容,并能从实际生产的角度了解自己的专业。而且,通过企业实践能让学生学会从一个消费者转变成一个服务者,学习在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是2012年“卓越工程师”暑假实习计划中的一员,当时金属材料专业与10个企业实习单位合作为学生提学研基地,每个学生可选择5个目标企业作为志愿,再由企业进行面试筛选合适的实习生。这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另一方面学生要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但是,很遗憾当时没有一家企业选上我。我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所以向学院发邮件争取机会,刚好有个同学不去上海机床铸造一厂,所以我就刚好顶替他的位置,并最终有幸进入上海机床铸造一厂实习,同行的还有5个同学。在2个月的实习中,我们主要是在生产线实习,主要跟生产工程师交流铸造的操作工艺,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知道铸造行业并不是简单的铁水熔炼然后凝固成型的技术,其中富含了中国几千年铸造技术的结晶和几千年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我们学过铸造工艺设计,但是很多实际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易懂,有些理论上的知识根本不实用,只有能产出合格的铸件的技术才是真正的理论知识。实习过程中,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断与实际生产技术发生冲击,不断的磨合,让我们学会了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生产结合起来,了解真正的铸造技术。然而,这些还只是铸造技术中的九牛一毛,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短时间能了解的,需要时间的不断积累、不断沉积、不断总结才能慢慢参透的。在这段期间,我们通过现场观察和与工程师的交流过程中,学习了铸件的熔炼、球化、外模制作、砂芯制作、配模、浇注、喷丸等工艺过程,并把一些师傅的经验转化成操作流程,这样能够有利于铸造技术和经验的传承。总之,实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工作的现实和艰辛,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让我们认识到学习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图1所示是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到上海机床铸造一厂进行暑期实习的现场照片。

2.学科竞赛。

(1)全国“永冠杯”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们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希望同学们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并通过比赛进一步了解专业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关键作用。2012年我在上海机床铸造一厂实习后,学习了较丰富的铸造相关知识。回校后于2012年9月组队报名参加了全国“永冠杯”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在比赛过程中,我和唐嘉希两个人分工合作,我主要负责球墨铸铁件的工艺设计,包括铸件结构分析、铸件分型面、浇注位置、浇道系统和冷冒口设计;唐嘉希主要负责球墨铸铁铸件的三维建模,主要包括砂芯、芯盒、铸件和铸型等模型。期间,我们总共设计了30多个铸造方案,接着利用ADSTENFAN模拟软件模拟相关的工艺参数,不断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优化,直到得到最终优化方案,并将方案写成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但是很遗憾,我们的成果最终只获得了全国三等奖。2013年的时候,我们凭借第四届参赛的经验,继续组队参加第五届比赛。有了第一届的经验,我们此次参赛轻车熟路。根据上一次比赛的经验,我们仍然选择球墨铸铁件E件-注塑机头板作为我们本次的参赛作品。研究生的题目与去年我们做的本科生的题目差别很大,但是我们吸取了上一届的经验,在工艺设计和相关内容的安排上更加契合比赛的要求。通过不断的设计和软件优化,最终递交了相关比赛作品。经过几个月的等待,组委会传来喜讯,我们组被纳入答辩作品。兴奋之余,我抓紧时间制作相关答辩PPT,并于2015年6月5日在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同台竞争,并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我也很荣幸受邀参加了当年的铸造活动周暨第五届“永冠杯”工艺设计大赛颁奖典礼,颁奖现场如图2所示。

(2)2014年6月13日上午,上海大学材料学院2014年大学生金相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上海大学选拔赛在金属材料工程实验室展开角逐。金相竞赛由材料工程系承办,旨在考察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调动科研主动性,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培养思想,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金相技术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最基本的入门技术,也是应用最广泛、最简便可行的试验研究和检验方法。金相的制作作为材料学子必备的技能之一,对材料组织的正确识别起着重要作用。金相竞赛采用当场制样、电子成像、全程评分的竞赛规则,每组比赛时间为40分钟,有些较快的同学在25分钟左右就完成并上交了自己的金相作品,也有很多同学精益求精,在原本样品的基础上,不放过任何一点划痕或污点,追求完美,不停地精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赛。此次学院的选拔赛我也参加了,通过打磨抛光最终获得三等奖,如图3。

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支持下,受益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方案,它不仅能够从多维角度培养学生对材料学的认知和热爱,而且从实际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材料学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从实战出发,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自信心。随着改革不断进行和完善,学院也不断加深对“卓越”计划的理解和探索,从各个方面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就我而言,学院的培养对于我个人的成长是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包括专业知识方面和个人能力方面。而从学生成长收益来说,充分证明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探索的这一培养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成果。我恳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的持续探索与提高,从根本上推进专业学生整体质量的较大提升。

上一篇: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下一篇:3种方法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初评